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8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燕岭湿地活水流

  • 发布时间:2015-12-28 06:21:3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清渠环绕,鱼儿畅游,绿岛蜿蜒……行进于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公园,怡人的感觉不禁让人惊讶于它的巨变。几年前,这里还是东莞六个镇区的边缘地带,是污水聚集区和垃圾填埋区。“当时这里到处都是污水和垃圾,离几十米都能闻到臭味。”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工作人员郑资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水质转变的契机始自东莞生态园的建设。2006年6月,东莞市政府决定统筹集约开发这片30多平方公里、水系纵横交错的“边角料”土地。

  “生态园由于水系基础较差,需要全方位的水治理策略。我们的思路是通过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规划,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水系的合理利用,营造生态之水、景观之水、文化之水,使水系成为东莞生态园建设的亮点。”东莞生态园管委会总经济师吴敬军如是说。

  燕岭湿地公园占地62.7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水质净化人工湿地工程。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湿地,探索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秘密”。污水首先流经一个面积大约6000平方米的反硝化池——被当地居民称为“生态眼”的处理基地。反硝化池设计形状像一个眼球,池内植满了绿茵茵的风车草。“风车草的根系有一米多长,可以很好地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和钾。”郑资聪说。记者跟随他的脚步,沿着杨柳飘飘的河堤,来到了水系的源头。“从这里流出的水是设在附近的南畲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它们会通过地下管道被输送到反硝化池进行生物净化。”不远处的反硝化池里面种满了风车草,“它长得很快,我们几个月就要割一次,让它的根不断地吸收重金属。”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燕岭湿地的地下埋着多条管道,长达8万多米,污水通过反硝化池后,再通过这些密布的管道,输送到燕岭湿地各类植物的根部,经过净化后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再回流至中央景观水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10万吨经过燕岭湿地系统深度处理后被再生利用。处理好的水流入中央岛群等水系,用以景观补水、绿地浇灌、道路冲洗和工业用水等。

  据悉,燕岭湿地目前已建立起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水质标准已从原来的劣Ⅴ类提高到Ⅳ类、远期Ⅲ类水。采访中,我们在燕岭展厅旁的池塘,看见里边有上百条锦鲤在畅游。

  燕岭湿地工程在修复生态环境、涵养水体的同时还致力于打造和谐优美的水景观。景观以“曲水”为主轴,结合水体、道路和地形在不同位置规划了不同的自然主题,形成“荡、滩、堤、岛、洲”的独特景象,人们置身芦苇荡、水生丛和灌木林等自然生态环境中,亲近自然、认识自然。2013年12月,东莞生态园内包含燕岭湿地在内主要湿地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里虽然离市区20多公里,但水清景美,我们一家人周末经常开车过来游玩。”市民钟嘉欣兴奋地告诉记者。

  “绿色和谐优美水景观是水利工程与水生态、水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对水的精神文化层次的更高要求,也是我们打造‘绿色珠江’的题中之义。”珠江委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近年来,流域各地在建设水生态文明方面亮点频现。例如,丽江市基于其自然风光特点和古城文化做好水文章,为“美丽丽江”加分;黔南州以灌区节水改造、城镇污水治理、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探索岩溶地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城市内涵得以拓展;桂林市则将漓江水资源保护与水景观建设、水文化发掘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市魅力;惠州市在保护东江水资源的同时努力实现“河清、海宴、湖美、惠民州”的目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