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发掘“新政”背后的 人文情怀

  • 发布时间:2015-12-25 01:00: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董小红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医药领域既是产业、更是民生。回顾这一年,各项医改“新政”出台,行业格局的改变,医药领域在机遇与挑战交织中前行。在这一年的报道中,通过采访各项“大事件”背后的故事,对于医药领域报道也多了一些新的感悟,作为医药领域记者,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一项前沿的医疗技术创新,背后往往是不为人所知的辛酸。今年7月,我国首个干细胞管理规范颁布,对普通人来说,干细胞是一个新鲜又陌生的名词,但是对一部分患者来说,这可能是救命的唯一手段。在采访中,我碰到了一个小女孩,她来自四川自贡大安区庙坝镇,今年只有14岁,在父母的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到四川省脐带血干细胞库。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她,把生命的最后希望寄托在脐带血干细胞配型上,然而,在干细胞公共库里却没有找到与她完全匹配的样本,配型失败。小女孩一家只能无奈地离开。

  因为这个缘由,我开始采访有关专家和医生,想要弄清干细胞这个新兴的技术如何能救命、又为何存在无法救命的尴尬。在采访中,我了解到,过去数百年,抗生素和疫苗起到了延长寿命、治疗很多疾病的作用,而到了今天,以干细胞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将有望解决遗传病和肿瘤问题。对于许多血液和遗传方面的疾病,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救命手段。尤其是对于患有急性白血病的孩子来说,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丝希望。

  在采访中,有一位海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0年,留学美国11年的海归博士黄孝伦回到成都,加入四川省人民医院,一手组建起该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和细胞移植中心,将国外先进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带回国内,在采访中,谈及回国初衷,黄孝伦说,因为在他看来,“干细胞是产业,更是民生。” 黄孝伦领导的细胞移植中心从2010年10月份开始,采用病人自身静脉外周血采集的干细胞,对晚期肝病病人实施干细胞移植手术,截至目前,已成功实施了280例手术,其中80%病人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但是,他也有一些担忧,“目前干细胞移植还没有纳入医保,对于很多大病患者来说,恐怕难以负担。”

  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儿童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周晨燕在过去八年筹集到千万善款,救助了400多名贫困白血病儿童。2012年,医院以她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晨燕爱心账户”。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血液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认识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系统重大疾病的重要作用,希望更多人留下脐带血这份重要的生物资源。在采访中,她也流露出对干细胞技术发展的忧虑。行业标准缺失、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产业政策支持不足……首个干细胞管理规范的颁布,将推动我国干细胞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于黄孝伦、周晨燕他们来说,这是一项期盼很久的福音。

  在医药领域,一项政策成文,可能也就短短几千字、甚至数百字,然而,发掘出这背后故事,才会令人感同身受,政策也才具有了人文情怀。 8月份,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出要求?

  抗生素滥用,这是医药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按部就班,我开始采访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和学者。有一次,在一个日常的行业座谈会上,有专家不经意地说,“其实抗生素在养殖业里滥用也很普遍,养猪的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用呢。” 这句话一下让我提起了兴趣。在随后的采访中,不再局限于临床领域,而对于药店和养殖业抗生素滥用也开始采访。一项“新政”的出台,是对一个行业的不断规范。但是,由于医药领域本身的纷繁复杂,很多都只是涉及“冰山一角”。行业的进步,需要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从每一个不经意的现状着手,一点一滴地深入下去。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19世纪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特鲁多不幸患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在经历与病魔的斗争后,特鲁多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下了这句话。历经时代变迁,这句话成为大家对医学的共识,至今熠熠闪光,也启示我们医药领域事关民生,每一项“新政”的出台,对满心期盼的病人、长久为之努力的医生而言,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医药领域的记者,认清医学的真谛,不夸大、不妖魔化,让医药领域的报道回归常识,发掘出政策背后的人文故事,是为之努力的方向。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