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养殖户心中的“守护神”

  • 发布时间:2015-12-22 06:07:2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说兽医无才子,只缘对面不识君!”这首打油诗出自四川兴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尹华江。

  曾几何时,兽医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他却说,作为兽医世家的后代,当兽医是他的梦想。“记不清有多少次,我在梦里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农户家的牛得了急病、母猪难产都会找我。”他到底图个啥?“当看到农户露出笑颜,牲畜又活蹦乱跳了,我就无比满足。”尹华江说。

  尹华江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山区的一个兽医家庭,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出诊。每当看到牲畜得救,主人满怀感激时,他就非常开心。

  9岁那年的一个下午,尹华江和伙伴正在放牛,突然,他发现一头牛肚子鼓鼓的,不时回头叫唤,站立不稳,“牛主人和父亲闻讯赶到时,牛已经奄奄一息”。一番努力后,父亲连声叹气,“急症……太可惜了”!当时耕牛的所有权归生产队,放养者要承担相应责任。听说牛没救了,放养者家里的大人小孩哭作一团。

  这哭声像刺一样扎进了尹华江心里,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追问父亲为何救不活那头可怜的牛。问得多了,父亲回答:“医学很深奥,你将来如果当兽医,希望能超过我们。”从此,尹华江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要当一名出色的兽医!

  “梦想与现实有时存在很大差距。”尹华江说,干兽医是个特别脏、特别累的活,他对童年的梦想也产生过动摇,但最终选择坚持,一干就是30多年。

  老百姓的口碑是对尹华江最朴实的褒奖和信任。多年来,尹华江走村串户给牲畜看病,为乡亲们讲解养殖技术。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诊治技术,他成为养殖户心中的“守护神”。

  1980年到1992年,尹华江一直在兴文县九丝镇工作。九丝山高路险、地广人稀,下乡全凭一双脚板。当时,尹华江被安排到最偏僻的村子工作。“早晨5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由于当地养殖户对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这个年轻人并不受欢迎。”尹华江说,他常带着煮熟的土豆出门,干粮吃光了就在路边吃几个野果子,在溪沟里喝几口山泉水。好几次,他都想到了改行。可当他再次踏上乡间小路,这些想法就自然消失了。

  2010年12月5日早上7点,做完胆囊全切术第三天的尹华江正在休息。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我的猪场刚死了两头架子猪,恐怕整个猪场都有感染的风险,快来帮我看看吧!”九丝镇鹿舞养殖场业主急得不得了。

  挂断电话,尹华江一翻身从床上坐起来,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匆忙赶往车站。上午10点,尹华江乘车来到簸峡场头,又步行1个多小时赶往猪场。“经诊断,排除了烈性传染病危害猪场的可能。我马上实施了紧急免疫和强化消毒。”尹华江告诉记者,等一切措施到位后,已是下午。次日重返医院时,医生告诉他,手术伤口已经崩裂。

  “痛是痛,难是难,但这不是我的职责所在吗?”尹华江说,他只想做一名称职的兽医。

  为应对工作中的新变化,尹华江不断进修学习,还在多本国家级兽医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当他把这些知识转化成通俗的语言告诉老百姓时,大家都说他的讲解“看得见、听得懂、能掌握”。

  作为一名基层兽医,最让尹华江头疼的是防疫工作,“我们这里的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户认识不到位、工作量大等原因影响了防疫的质量。为这事儿,我没少想办法”。尹华江经过多年摸索,想出了一个让政府安排、村里组织、兽医站直接培训的方法:将一批年轻又有文化的养殖户、防疫员集中起来培训,让参加培训的人员熟练掌握常规免疫技术。当防疫员再次上门服务时,这些先学的农户既是支持配合者,又是宣传带动者,防疫工作就变得轻松许多。

  “三十四年心满筹,几曾欲试越鸿沟。而今情海奔腾急,横扫千山纳细流!”这首名为《激情》的诗,是尹华江对自己多年工作的诠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