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开启市场化节水的新钥匙
- 发布时间:2015-12-18 20:5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湖北12月18日讯(记者 魏劲松)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污染突出,部分河湖生态退化、地下水严重超采……“水”问题已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瓶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12月1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和行业、企业代表就如何推广“合同节水管理”进行了研讨。
合同节水管理,是节水服务运营商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募集社会资本,集成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对指定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建立长效节水管理机制,用获得的节水效益支付技术改造全部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新型市场化模式。
“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用水定额、水价杠杆等倒逼机制,节水项目也缺乏合适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进入渠道,在政策层面上对鼓励节水改造的激励也不够,导致节水工作喊得响、反应淡。”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会长顾洪波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道出了当前节水工作的问题,他认为,合同节水管理能够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社会资本、政府和用水主体的共赢。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创了社会资本进入节水服务领域的新渠道,“先改造、见成效、再付费”的投资模式减少了用水单位投资风险,调动了用水单位节水技术改造的积极性。该模式还可以有效解决节水技改的系统集成问题,实现先进节水技术产品的大规模推广运用。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4年河北工程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合同节水管理试点。该校年均总用水305万立方米,每年需缴纳水费1100万元。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每年可节水超过110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80万立方米以上,年节约水费400万元以上。合同期6年可节约用水800多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超过600多万立方米。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可广泛运用于钢铁、煤化工等高耗水企业,机关单位、居民小区等生活用水聚集区,污染河流治理,水环境修复等领域,社会资本参与治水节水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