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生态庄园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 发布时间:2015-12-16 06:35:5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阿坝州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产业扶贫侧记

  □谭焰

  “生态庄园建成仅两个半月,我就收入了6万元!”12月15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赵公福地”生态经济庄园,自主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付珊盘点自今年10月1日开业以来的账目,数字“6”后面的那一串似金锭的“0”,令她有了和其他村民同样的感受——扶贫开发为村里请出了一尊“真财神”。

  过去:多面“夹击”守着“财神”也受穷

  “高峡平湖聚财神赵公之灵气,浩荡岷江淌藏羌风骨之神韵。”在八百里青城核心区,有一处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洞天福地,既是藏羌文化与蜀汉文化的融合过渡地带,又有赵公明羽化成仙的传奇故事,这里就是有名的“赵公福地”。

  但“赵公福地”千百年来并未给位于赵公山脚下的群益村带来多少“财运”和“福气”。

  群益村党支部书记赵琼英介绍,海拔2434米的赵公山是青城山的最高峰,群益村地处阴山,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山高林密且常年潮湿多雨,荒山荒坡面积较大;目前全村共161户、473人,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近300名劳动力留在山里谋生。由于历史原因、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距,该村历年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让距离映秀镇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的群益村雪上加霜;原本十分薄弱的道路交通、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城镇化加速推进,移民搬迁步伐加快,“空壳村”开始出现,截至2014年,该村建卡贫困户达37户、105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总人口的近23%、22%以上。

  改变:依托生态庄园发展乡村旅游

  2015年初,为了使群益村整体脱贫,汶川县因地制宜在群益村实施“群益赵公福地生态经济庄园”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将汶川县国家5A级特别旅游景区沿线上的群益村作为主战场,挖掘自然生态和农耕文化,将扶贫开发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发展当地旅游特色产业,加大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拓宽汶川旅游致富的门路来进行扶贫开发攻坚。

  群益村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投入资金724万元,实施18个经营项目建设。今年国庆节,群益村三组祝家坪付珊、李进、刘仕平3户农家乐开张营业,仅国庆期间收入就超5万元。

  11月底,18个建设项目全面竣工。政府的注入激发了村民的建设热情,村民投工投劳和自筹折合资金达500余万元,对旧村旧址进行开发打造,大力发展赵公福地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乡村农家乐等生态旅游经济。

  如今,全村已有9家农家乐,今夏接待从重庆、成都、内江、绵阳及周边城市前来的客人多达5500人次,收入最高的农家乐达6万元,最低也有3万元。预计到2016年,该村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每天接待游客能力将提升至400人次。

  未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赵公福地生态经济庄园的带动,村民们及时见到了效益,对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依托地势地貌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愿望陡增。

  群益村通过科学谋划争取到总投资达1224余万元的18个生态庄园经济建设项目,除加快建设水、电、路、民房、接待站、停车场等生活、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重点加强田间产业、药材、茶叶等产业发展。“后发但高点起步。”群益村村主任姚永术介绍,该村修建起连通产业基地的长2.3公里、宽6.5米的产业大道,并从一开始就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村委会注册成立公司,科学选择全村“联营”,按照农户联营、生产承包、公司管理模式经营,发展黄连、重楼、白芨等名贵中药材和茶、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

  目前,该村成立起3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36户农户种植黄连、白芨、重楼等中药材480余亩,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600余亩;茶、猕猴桃545亩,同时发展养殖户3户,养殖商品猪、母猪、野猪160多头。

  “黄连、白芨、重楼等中药材市场行情非常好,2015年产值可达120万元,随着种植和销售经验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将来年纯收入可达165万元。”赵琼英信心满满。

  目前,群益村全村劳动力通过经营农家乐、发展种养业、就近务工等全部实现就业增收,村民正逐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