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 何时能成为真正的世界记忆
- 发布时间:2015-12-13 10:2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南京12月13日消息(评论员 栾红)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937年的今天,南京沦陷,30万同胞惨遭侵华日军杀戮。去年,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使得对这场浩劫的纪念从以往的地方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意味着这段历史成为全世界认可和必须铭记的共同历史。
可是,同为二战史上的惨案,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仅在36年前就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10年前,集中营解放的日子还成为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逢1月27日,世界各国举行纪念仪式,各国领导人都要发表讲话,铭记集中营的惨痛教训。
而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以外,除了海外华人自发的民间活动,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的悼念和纪念活动了。同样是为了守卫和平,为什么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没有走向世界?
南京大屠杀研究起步晚。二战结束以后,以色列还有全球的犹太人就开始不停地研究、探讨奥斯威辛集中营。而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甚至比日本学者还晚了20年。1982年,日本右翼在教科书里否认侵略中国,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政府、学者才开始进行大屠杀资料的收集整理。
中国与其他各国史学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交流更晚。1997年,当美籍华人张纯如带着收集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来到中国时,中国人民才知道原来当年还有一位约翰?拉贝先生,他写日记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还救了很多中国人,被称作是“中国的辛德勒”。而1993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已上演。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传播早已走出史学界,世界人民通过一部电影记住了那一段历史。
当然,起步晚、交流迟、传播慢,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没有走向世界的内部原因。而最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时至今日,日本仍不愿意面对历史。就在南京大屠杀档案成为世界记忆的同时,日本正讨论停止或减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费支持,甚至有意拨款支持攻击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行动。他们说,中国人对日发动了“历史战”。一说起南京大屠杀,日本谈“政治”,谈细节,谈数据,就不谈反思、忏悔。
总之,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要想走出中国,必须让全世界人民对那段惨痛的历史有清楚的认识。除了要用无法反驳的史实之外,还要有广泛有效的传播。好在路在脚下,历史不容否认,我们需要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