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会议组织能力日益增强
- 发布时间:2015-12-07 21:31:03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孕育而生的国际会议,搭建起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友好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随着我国会议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会来中国举办,我国会议组织能力也越来越得到全世界认可。
国际会议成为会议市场的支点
展览+会议均堪称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受宏观经济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会议比展览受到的影响更大些。那么,会议市场在降低波动中,哪些因素支撑着产业增长?
在我国会议产业统计分类中,支撑产业发展的有企业会议、事业单位会议、社团会议、政府会议。受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影响,政府会议和事业单位会议逐年减少,政府会议减少最为明显。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显现,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亮点。通过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企业会议出现增长势头,同时,有一些社团、事业单位的会议转型,流向企业会议市场。企业会议对会议市场贡献确实不小,但是由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依然偏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会议增长压力显而易见,能否支撑住会议市场困难很大。按会议主办机构性质划分会议类型,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若按发达国家会议产业统计分类,会议市场分为国际会议和商务及会奖旅游,用这样的分类看市场,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际上我国的国际会议正在悄然成为市场的支撑点。
首先,国际性会议增长势头令人刮目相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开始吸引了一批国际会议到中国落户。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统计报告显示,2001年中国大陆举办国际会议排名第13位,2007年排名上升到第11位。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争取举办国际会议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大陆举办国际会议245场次,排名第9位,成为前10名里的新成员。2010年,中国大陆排名上升至第8位。2011年,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文《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中国排名仍是第8位,亚太地区第1位,会议总量为302个。2012年,中国接待的国际会议数量311个,在全球排第10位。2012年底“八项规定”出台,开始整顿会议市场各种违规乱象,政府会议减少,会议质量提高,在会议新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2013年中国大陆举办国际会议排名继续保持在前10位。
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中国大陆进入全球500强企业数量由3家增至91家,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举办国际会议数量继续稳步增长。据ICCA统计,中国2014年共举办332场国际会议,在亚太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上由去年第10名上升至第8位。在城市排行榜中,巴黎以214场的国际会议场数蝉联全球最佳国际会议城市。中国大陆入围的城市一共有12个,依次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厦门、长沙及苏州。
其次,按照ICCA国际会议标准,我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形式和目标是通过参会人员、活动安排、会期时间、服务有效性等指标,确保实质性内容能够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会议国际化标准的带动下,我国会议产业链的资源整合程度、服务质量、整体性等都在不断提高,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一些称之为国际性会议,参会国别或境外参会者少,会议指标达不到ICCA国际会议标准,没有进入统计范围。但确实具有一定国际性的会议,其数量也有所增长。另外,国际会议涵盖了企业举办的国际性会议,企业会议占据市场的比例很大。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迎来了更多机遇,国际会议成为企业“走出去”对外交流的平台,把国际会议作为会议产业的支点,与肯定企业会议的重要地位不矛盾,恰恰相反,企业也愿意举办更多的国际性会议,企业会议越来越趋于国际化。
大国形象为我国国际会议再添活力
近年来,国际会议作为会议产业支点,不断促进我国会议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加大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展示力度,给会议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更加频繁,中国梦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强音,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尤其通过成功举办高品质的APEC会议,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形象,给会议产业国际化带来新的活力,使会议产业在探索市场化道路上,对举办高端会议的思路更加清晰。据ICCA统计,2009~2014年,中国大陆举办国际会议排名保持在前10位。诚然,也有一些会展行业协会和国际组织,譬如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国际博览联盟(UFI)、国际展览和活动协会(IAEE)等,统计国际会议排名与ICCA有所不同,但ICCA统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大致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波动很小,其背后的动力已由会议组织能力转为大国形象的确立。
近年来,国内外两个环境对会议产业都存在压力。世界经济未出现强势复苏势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国产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全球国际会议数量并没有减少。ICCA社团数据库中显示,2004~2013年间共召开了103172次国际会议,其中2013年召开11685次会议,相较于2004年的7513次会议,十年内的增长幅度为35.7%。可见国际环境压力虽然很大,但是全球国际会议数量的增长给我国会议产业提供了机遇。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通过会议交流、研讨、调节、解决矛盾的需求增长,产品推广、技术创新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需要会议平台的帮助。而从国内会议市场看,2011年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文《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以及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出台后,对不符合国际会议标准、粗制滥造的所谓国际性会议进行了整顿,有很多会议在勤俭务实中出现规模缩小、会期缩短,市场化运营趋于规范,会议泡沫被挤出而会议质量得以提高,社会各界对会议产业投资回归理性。这些都为举办国际会议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所以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未减反增,抵消了部分政府、事业单位、社团会议减少的数量,稳定了国内会议市场下滑局面。
除上述两个方面因素外,众所周知,要想争取国际会议的举办权,取决于举办国在该专业领域的学术成就,举办地点的国家(城市)魅力和会议及旅游设施完备与服务水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城市)形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会议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的中国来说,在国际会议市场竞争中能够争得一席之地,中国的大国形象尤为重要。仅从今年三季度前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的情况看,北京隆重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一次国际性活动,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文艺晚会和专题论坛的国际化程度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说明中国已经站在世界外交大舞台的中心,向世界再次宣示了大国地位。在大国形象会议模式带领下,2015年北京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辽宁大连市举办的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海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以及全国各地举办的医疗、冶金、水泥、气候、电子、金融、食品、饲料、体育、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国际会议和活动,成为今年会议市场的亮点。可见,我国大国地位为会议产业添活力:
一是我国对外交流和投资的扩大和增长。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很多国家愿意听听中国的意见,了解中国是怎么想的、中国赞成不赞成。能够吸引眼球的会议主题亮点很多,为会议策划和安排活动提供了更加务实的内容。二是APEC会议提出要办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国际会议,大国形象融入到办会各个环节,APEC会议的策划、组织、服务等都成为会议企业举办国际会议的标杆。按照ICCA国际会议标准,举办会议的形式和目标更适应国际会议模式,通过参会人员、活动安排、会期时间、服务有效性等指标,确保实质性内容能够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在主题设计和活动安排方面更加国际化。三是我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愿意了解中国来旅游观光、参加节庆活动的海外朋友出现增长态势。国际会议和旅游相结合,拉动市场消费也十分可观。国家旅游局海外旅游推广网站《2015年入境游报告》显示,2015年Q1入境游市场较2014年同期回暖,入境游客人群特征、地域特色也非常明显,亚洲、美洲、大洋洲游客以观光休闲为主;欧洲入境游客以会议、商务及观光休闲为主;非洲入境游客以会议、商务为主。
预计在我国大国地位影响下,举办国际会议增长势头继续看好。从宏观上讲,我国会议产业在新常态发展环境里,会议资源将由市场配置,政府会议被弱化退出市场,会议市场精简了事业单位和社团会议,砍了形式主义会议,催生了新的会议,具有大国形象的国际会议浮出水面。《2011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国际会议的会均消费是国内会议会均消费的3倍多,其中住宿费、餐饮费、会场费各占三分之一。所以,会期较长的会议在住宿、餐饮和会场三项消费中支出较高,这样的会议大都是国际会议。国际会议不仅带动了企事业和社团会议,还更加有力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消费。其次,因举办国际会议要求比较高,国际化对会议产业链策划机构挑战很大。我国国际会议数量的增长,锻炼了会议产业链相关机构,学习会议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适应国际化发展模式。其中挑战最大的是会议目的地,把我国的国际会议办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会议,对提升我国会议产业链和会议目的地运作的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在大国形象引领下,我国会议产业国际化还要“走出去”,跻身于国际会议发达国家的行列。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