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资委10项改革试点方案将出台:拿垄断行业开刀

  • 发布时间:2015-12-05 10:5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企国资改革正在酝酿扩大试点。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在日前举行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论坛上“吹风”:国企“十项改革”试点方案即将出台。去年7月召开的“四项改革”试点发布会,正是彭华岗主持的。

  “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批复了国资委[微博]上报的‘十项改革’试点方案,相比一年前的‘四项改革’,这次改革试点范围更广,内容更多。”12月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委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至于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记者致电国资委相关部门,得到的回复是,最近没有关于“十项改革”的发布会,对试点内容不知情。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此前对“十项改革”试点也有所耳闻,他认为,此次“十项改革”除囊括“四项改革”的诸多内容,还覆盖了探索国企集团整体上市、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多个试点。

  李锦对本报记者说,参与此次试点的企业或许不像去年只有6家。他推测,“除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也可能会进入试点名单。”而据上述国资委人士透露,中石化、中石油、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国诚通、招商局、华润等央企很可能会出现在大名单中。

  改革升级

  “十项改革”被业界看作是“四项改革”的升级版。上述国资委人士称,此次试点的内容不仅更全面,而且更加深入。

  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认为,发展混合制经济仍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他注意到,最近中央高层多次提及石油、电力、铁路和军工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上一次试点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这次将拿垄断行业开刀,是深化改革的体现。”他说。

  此外,在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权方面,“四项改革”试点初期首先落实董事会行使副总经理的选聘权,但“十项改革”将会做得更彻底,总经理也由董事会聘任。

  “这是彻底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关键一步。”上述国资委人士说,“总经理也是经理层的成员,同为经理层的副总实行选聘制,但总经理还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会影响董事会的自主决策,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据介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不仅要改组,还要新建。而其职能除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外,还将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李锦认为,除了“四项改革”的试点内容,“十项改革”工作可能还包括国企分类、职工持股、国资监管、党的领导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中国政法大学[微博]教授李曙光也有类似的看法。

  “我知道国企改革文件以‘1+10’形式发布,一共有10个配套文件,试点也许是对配套文件的呼应和政策落地。”李曙光称。

  试点名单

  哪些企业将会进入“十项改革”试点名单?李锦对此并不知情,但他认为,数量上会超过参与第一批改革试点的企业数量,不仅有央企还会有地方国企。

  今年早些时候,坊间就有传闻称,第二批改革试点名单有望紧随顶层设计方案出炉,其中油气、军工等央企集团入围第二批试点预期强烈。

  公告显示,中航科技控股的四维图新已启动混改,去年5月向腾讯转让股份,腾讯已成为四维图新第二大股东;“两桶油”均将管道改革列为油气改革的重点;中船重工出台了全方位的改革方案,涉及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进资产证券化、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等多个方面。“这几家大型国企均有引入外部资本的动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些企业正在谋划整体上市,有些企业已经制定出详细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一位长期跟踪国企改革的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说。

  此外,中国国电也酝酿在各个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股权架构层面改革,包括整体上市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等。

  尽管没有进入第一批试点名单,但在今年4月召开的诚通集团第二次党代会上,董事长马正武已经主动开启改革模式,将诚通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方案虽然还没有出来,但不排除允许一些企业先行先试。”上述国资委人士称。据他透露,诚通、招商局、华润等多家央企被纳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国资委人士认为,第二批改革试点的企业应该在10家以上,国资委目前正在考察部分央企,会选择有标杆意义的企业入围。

  落地之难

  在李曙光看来,之所以扩大试点搞“十项改革”,是因为有些国企改革配套文件内容空洞,政策不好实施落地,而中央要的是具体的措施,不要空洞无物的套话,所以选择通过试点来充实改革方案。

  “比如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界定持股比例这样的细节都没有明确,让民资控股万一出现利益输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谁负责,很多问题都没有讲明白。”一位来自资源型央企的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也认为,当下改革最大的压力来自国资流失,由于标准不明确,法律不健全,国企普遍担忧戴上国资流失的帽子。“为了减少风险,大多数国企都选择维持不动,这是企业改革动力不足的表现。”

  一位国资专家调研时发现,一些国企负责人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了不少误区。他告诉记者,一些负责人都分不清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区别,有些设立的平台公司还在搞实业,没吃透“管资本”的意思。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306家上市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出现亏损的公司高达67家。部分央企选择剥离旗下亏损资产、出售子公司,或者依靠母公司“输血”,甚至利用相关的政策补贴来度过危机。

  “国企的管理机制、运营方式,很多都不行了,摆脱亏损和利润下滑需要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找到生存的出路。”李曙光称。

  就央企自身而言,也存在着企业发展不够平衡、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精细、经营效率不够高、历史包袱比较重等方面的问题。

  李锦认为,大量的文件出来以后,在实践中是否行得通还是个未知数,所以需要通过试点来取得经验和教训,边试边改。“如果改革一下子全部推开,在执行中出现问题,可能会产生后遗症。”他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