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风扑面 环境和谐温馨
- 发布时间:2015-12-03 08:29:45 来源:南昌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最近病友程冬章(化名)因腰腿病到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俗称二院)住院,期间他听到不少感人的故事,也见到了医院医务工作者们努力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所做的努力。他把在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完成了一篇真情实感的就医体验。下面就是他眼中值得点赞的四个小片断。
片段一:夜送痴呆老人回家
10月14日下午5时许,我准备做腰部磁共振,在候诊室看到一位70岁老人,手上捧着一叠病历,神志不太清楚,走路东倒西歪,一会儿到电梯房,一会儿想进影像科,一会儿又到候诊室坐坐,眼看就要摔跤了,这时年轻的潘医生眼疾手快地把他扶住。当他再次来到影像科门口时,影像科医生廖爱民把他扶到住院部门口并将他交给保安,并一再嘱咐要把老人安全送回家。后来,我听说保安胡队长想到老人离家出走,家人一定很着急,于是他让保安队员万国华、涂杰把老人家送回家去。老人自述住在党校宿舍后,两位保安便扶着老人从二院出发,沿八一大道、永叔路走去,因老人体力不支,走一段歇一会,一段不到1公里的路走了将近一小时才到家。原来这位老先生姓万,是原市委党校的领导,7年前患了脑中风留下后遗症。当天下午,老伴去接上学的孙子,万老先生出走,来到经常看病的二院,全家人非常着急,四处寻找。突然听到老人回家的消息,家属喜出望外。家属还来不及感谢两位保安,他们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片段二:控烟控到位
10月29日上午9时许,一位农民兄弟嘴里叼着一根烟走进二院门诊部,这时一位控烟员马上过来劝阻他把烟灭掉。在二院无论是门诊部还是各个病房都配有劝烟员,在医院的大门口贴有“你已经进入了无烟医院,禁止吸烟”,我观察了10多天,在门诊挂号室、交费处、药房、病房、电梯口地面上基本看不到烟头,说明这个医院控烟已经控到位。
控烟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群众性活动,宣传教育到位至关重要。二院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咨询活动,为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控烟知识”培训,并利用“世界无烟日”以及宣传栏、标语、折页等传播方式宣传控烟知识;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和劝烟技巧,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和指导;全体医务人员对创建“无烟医院”及吸烟危害知晓率达95%以上,劝烟控烟意识明显增强;护理部还在病人入院及住院期间积极开展控烟宣教;在病区除个别病人家属外基本没有发现吸烟人员。
做好控烟工作关键在于监督检查到位,该院门诊大厅、各楼层各病房都安排了劝烟员,每个劝烟员都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对吸烟者耐心劝阻,及时处理丢在地上的烟头。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在电梯等候处有患者家属随地扔烟头,只见劝烟员立刻捡起处理。这个医院还成立了控烟巡查小组与督导小组,定期对所属区域进行检查、督导、整改,并做好工作记录,定期评比,实行奖惩。
片段三:拒收“红包”已成常态
我首先向大家讲述一个信手拈来的“术前红包”故事。手术前送红包比较常见,病人及家属希望医生特殊“关照”,刀下有情。骨伤一科主任谢水华是我省开展膝关节镜手术的创始人之一,擅长骨科四肢、脊椎、关节手术,已成功手术达近万例,慕名前来的患者较多,给他送红包的也不少。一位姓吴的农民不慎从四米高处摔下,全身多处骨折,不省人事,生命岌岌可危。为请谢主任亲自主刀,手术前家属悄悄给谢主任600元红包,谢主任坚决不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在二院,这样的故事,讲不完道不尽。
今年初,市卫计委就把该院作为红包治理的示范单位、样板单位,提出明确要求,“紧扣主题,真抓实干,立足常态”,对此医院党委也很重视,在治理红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早在2005年呼吸内科就建立了拒收“红包”登记制度,登记本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每一个“红包”的去向,十年来坚持不懈,2008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医院在呼吸内科建立拒收、退回“红包”示范教育区,让全院医务人员向呼吸内科学习,让拒收“红包”成为全院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医院的电子显示屏对拒收、退回“红包”的医务人员张榜表扬,让不收红包守规矩的人受到尊敬,成为学习榜样。
片段四:银针根根寄深情
针灸疗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最近我亲眼看到一个个病人从病痛中走出来,深感针灸疗效的奇效。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门诊主任中医师陈兴华在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他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特长,为患者解除痛苦,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赢得了领导、群众和患者的信赖和好评。每天清晨,陈兴华的诊室总是“人满为患”。他并没有广告宣传,也没有商业包装,看诊条件还比较差,一个10平方米的病房放了6张病床,两张办公室桌,但他就是有看不完的病人。陈兴华主任对每一位患者都亲力亲为,亲自施针。据俞冬梅护师介绍,他平均每天要接治50名左右患者,每位患者扎针20根以上,一天下来要扎针1000多次,而且有时还要亲自为患者转针和拔针,这样的工作强度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陈兴华总是每天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走。前不久一位来自新建区的农民兄弟每天走40多里地来治疗腿痛,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已经得到治愈。一周前一位来自南昌县三江口的万大娘因患肩周炎,颈椎疼痛难忍,经过陈兴华的针灸治疗后,得到明显好转。陈兴华医德好,医术好,不分熟人、生人,一视同仁,在他诊室里,气氛融洽和谐,从早到晚,他总是微笑穿梭于患者的病床之间,认真回答每一个患者的询问。住院部的墙上挂了一面患者送给他的锦旗,上面写着:“神针妙灸祛病痛,医德双馨传四方”,14个字说出了就诊患者的心声,也是对他医德医术的肯定。
记者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