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人类为何爱旅行?西媒:探索和迁移是自然天性

  • 发布时间:2015-12-02 07:3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萌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外媒称,旅行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有基因基础的行为。今天,旅行能让人们增长见识,缓解紧张情绪,让人们感到更加快乐。科学家还发现,旅行能增进神经连接,提升大脑功能。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8月号报道,去国外也好,去离家近的地方也好;离开一两天或者十天半个月;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无论是为了身心的愉悦感还是为了公务,旅行永远都是一种能把人们从日常繁琐当中抽离出来的至关重要的充实体验。逗留在日常以外的任何地方所带来的新鲜刺激感可以让旅行者体会到不同于早已熟悉的饮食、风景和文化。

  旅行是一种态度,是对新事物的探索,这并非人类的专属特征。所有物种都会在迁徙中寻找栖息地,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美国密歇根霍普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戴维·梅耶斯表示,“精心喂养的动物离开它们的巢穴出去探索,表面上看并非受到需求的驱使。在出门冒险时,他们可以获得各种信息和资源”。人类属于动物人科,人类因此拥有很多特殊品质,探索和冒险是人类的基因。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称,“我们是灵长类动物,因此都怀有一颗好奇的心”。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人类进化实验室负责人何塞·米格尔·卡雷特罗认为,“没有哪一种哺乳动物像人类一样如此的焦躁”。

  美国芝加哥林肯动物园最新的一项研究强调,就像人类喜欢去自己喜欢的餐厅用餐一样,大猩猩们也趋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从而适应集体的行动。研究人员指出,除了了解猩猩对食物和位置的偏好,还可以看到它们在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创新行为。研究中,猩猩必须把不同的塑料片收集起来并分成两个点:其中一个是要离自己较近的位置,以此来换取研究人员手中的胡萝卜;另一个较远的点,则用来换取研究人员手中更多的奖励——一大把葡萄。在第一个阶段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训练,而第二阶段则是集体行为。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首先发现把塑料片放在远处能换取更大奖励的是一只年轻的、在族群中地位较低的母猩猩。研究认为,这只猩猩在把塑料片移到远点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换取食物奖励,而是想要避开竞争。

  最终,这只母猩猩通过探索获得的结果也被其他猩猩观察到了,它们的情绪也被得到新鲜的水果调动起来,这是一种集体学习以有利于集体的行为。研究人员强调,“能看到每个研究阶段的发展变化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所有猩猩在解决问题时都表现出不同的策略”。

  这是大多数动物固有的行为。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国际移民学教授、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教授亚松森·梅里诺称,“探索和迁移是所有物种的自然天性,因为这有助于生存。这当然也是人的天性,人类一直在迁徙中寻找最佳的避风港、富饶的土地和食物”。

  为身心寻找新的边界

  除了能加强适应性,探索新事物外,旅行还能提升大脑功能。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了解其他语言和文化能够增强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强化思维。西班牙神经病学协会的萨格拉里奥·曼萨诺·帕洛莫强调,“令人兴奋和愉悦的新鲜体验能够改善我们的认知储备,这与我们经历各种令人紧张的事情所带来的体验完全相反,这种情况会削弱我们的神经元网络”。

  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认为,创造力和神经元突触的增加与适应不同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科学家让有过在外国居住体验的人参与不同的测试,以评估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和适应过程。

  结果明确地显示,那些有过连续的多文化生活体验的人也是最有创造力的人。研究指出,“对各种文化的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异国氛围中产生的那些体验都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提升人的创造力”。

  曼萨诺表示,“沉浸在不同文化中所产生的丰富效果,比如令人兴奋、刺激的经历或掌握一门外语都有助于增加人的认识储备”。这种神经元可塑性的显著提升还有助于对抗衰老。

  但好处绝不仅仅如此。芬兰老年病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更多投身于各种文化活动当中的人,或者经常出去看世界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以及明显的被接纳感和更低的死亡率。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研究员卡特娅·平内宁指出,“社会活动能保持身体的活动性,减少早亡的风险,因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身体得到锻炼”。

  但是,人们在开始一段旅行时,初衷并非是从神经上寻求得到益处或是为了延长寿命。迁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能够帮助人们得到渴望得到的东西:经历打破日常生活的全新冒险和满足各种期待。这是提高幸福感的一次良好机会。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一生当中所能享受到的物质商品,生活阅历能够提供给一个人更多的幸福感。刊登在《人的性格和社会心理杂志》上的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人在旅行、度假或体验各种新鲜事物时获得的满足感非常高。相反,得到一件新东西比如汽车或一栋房子时产生的那种最初的愉悦感很快就会消失殆尽。

  适应——幸福感的最大敌人

  上述研究的主要作者、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称,“一开始时购物能够带给我们幸福感,但很快我们就会适应这种感受,于是享受感就会逐渐淡去”。他还认为,“适应是幸福感的敌人,一些重要的体验都经不住这一心理过程的考验”。

  研究人员认为,人能适应大多数事物,每个人在特殊时刻产生的阅历都很难与其他人进行对比。吉洛维奇指出,“如果你买了一台电视,发现另一个人买的比你的更好,你就会感到很沮丧。但是如果换成你去度假,发现另一个人也去了相同的地方,而且他的经历比你的还要棒,你可能会觉得非常不爽,但不会是那种沮丧感,因为你也有自己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属于你个人与这个地方之间专属的联系。所以说,阅历是没有可比性的”。人从阅历中获得幸福感比占有感更加持久。阅历赠与人的愉悦感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更加牢固。

  经历比拥有更加重要

  因此,人的阅历是通向更加真实的满足感的最有效,也是最基本的一条道路。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在一段旅行中发生过各种有趣的事情,人在经历这些事情时感官高度集中,那么就会产生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不可计数的益处。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旅游是如何改变人的生活,以及人对家庭、工作、朋友和亲人的认识。研究人员建立了700多人的受访对象,其中半数的人都曾有过离开中国内地的经历,而另一半则没有。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

  那些有过旅行体验的人感觉更加积极向上,对生活的态度和预期都有所改善。此外,这也是两性共有的幸福感。

  此外,结果还显示,旅行的人在拿主意时更加果断,拥有更强的社会生存本领,更加具有活力。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何塞·曼努埃尔·卡斯塔尼奥认为,“旅行家的生活态度是可以改变的,诸如对待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态度等”。他认为,通过旅行积累的阅历,以及对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还能提高人的其他技能,比如对其他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提升自信感、安全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成长为有责任感的消费者。

  但是要想开始一段旅程,或者享受到旅行带来的好处,必须有动机,不论这个动机是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纯粹是为了高兴,另一些人可能是为了工作,还有些人是为了在旅行中体会到放松感。

  在探讨旅行的动机时,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种理论。第一种解释是,旅行是受到某种特定环境的推动,比如对日常生活的厌倦感、气候和情绪等。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旅行是为了重建一种平衡感。卡斯塔尼奥称,“以此为动机的旅行是为了用陌生的东西替代已经熟悉的东西”。

  第二种理论认为,旅行是一种在内在环境当中找不到的外部推动力,能够帮助人达成某种目标。对此,卡斯塔尼奥称,旅行者的逃离行为是出于多重诱因,诱因不同旅行的动机也更加复杂,受到环境、心理、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不管是出去何种动机,也不管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旅行都将是一种解决方式。人类最初的迁徙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资源,进而获得更优越的生存条件和更多的子孙后代。这也是今天人们通过旅行寻找的东西。或许在不断了解世界的过程中,人们也将找到应对自身各种困境的不一样的方法。(编译/王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