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成长之惑:对电商如何征税考量政府的智慧
- 发布时间:2015-11-26 11:51:00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双十一”,天猫单天912亿元的交易金额让人惊叹。但随之而来的对电商的抨击、质疑之声不断发酵。一时间,各路声音泥沙俱下。
实际上,对电商的争议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正面鼓劲者有之,质疑非议者也有之。有人认为其在拉动消费、促进就业,鼓励创新方面功绩卓著,也有人认为电商利用不纳税等政策红利进行不公平竞争,冲击了实体经济,消费者也没有真正得到实惠……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就电商行业发展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梳理。
冲击实体店还是互相融合促进?
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以及综合市场数量均出现下降。而根据零售业门户网站联商网的数据,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企业共计关闭201家门店,较2013年关闭35家而言,同比增长474.29%,创历年之最。市场数量减少也使得从业人数出现下降态势,以国有批发市场从业人员数为例,从2012年的63万人降至2013年的44万人。
有人认为,数据说明了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影响了就业。而且,由于小微企业难以在电商平台上取得更多关注,也难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自营电商领域,最终难以生存。这些企业失去岗位的人不见得能找到新岗位,因为电商不需要收银员、保安员等辅助岗位。与此同时,衍生行业也大受冲击。
“逛商场的人少了,相对应来吃饭的人也就少了。”11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商场餐饮业经理对记者抱怨说。
对此,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认为,一些实体批发市场的倒闭是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其长期无序发展也造成了自身竞争力下降。
“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利用新技术看到和买到更多商品,何必效率低下地去人潮涌动的批发市场?一些批发市场效率低、成本高,必然需要转型升级。”知名网商品牌裂帛创始人小风说。
电商评论员鲁兴旺认为,电商与实体店会逐步走向融合,实体店和传统零售店应将电商看作新的机遇,而不是对立起来,在倒逼其转型升级过程中,会带来更多新的就业机会。
对电商能不能一刀切征税?
税收的原则是依法和公平,经营一家实体店,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费。而很多网店事实上连相关执照都不见得齐全。而对这些企业和自然人的税收监管,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这让一些实体商家经营者认为,自己与电商并不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因为电商的商品成本中,对纳税成本考量往往不及实体店。
有人认为,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义务,电商将是国家未来的重要税源。实际上,一些大型的网店早已成了当地的利税大户。比如年销售额早过亿元的网店品牌裂帛,目前将税缴纳在其注册地北京通州区。而通州区也给了其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以期将其留在本地。
而税务部门抽取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淘宝店主属于个体经营,销售额很小,达不到纳税的标准。在目前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环境下,对于这些大量的小小微商怎么收税、如何收税,正在考量政府的智慧。
中税网税务师事务所总裁王冬生曾表示,此前之所以对电商没有征税,首先是因为电子商务和网上开店是新的业务模式,征管暂时滞后。再就是有的网店没有达到增值税起征点,不用纳增值税。以后随着规模的扩大,电子商务难免会被纳入正常的税收征管范畴。
而今年1月发布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多处涉及网上交易纳税的内容。这意味着该纳税的不止是企业,还将覆盖包括普通网店店主在内的自然人。
消费者有没有得到实惠?
“双十一”之前,不少受访消费者是兴奋的,觉得自己马上能占到便宜。但“双十一”之后,有的消费者是忐忑的:自己有没有买到假货?购买的东西是否真如网上图片一模一样?能否及时送到?
有人认为,电商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少了层层加价,从单件商品的价格来看,消费者似乎是得利的。但是,消费者的利益,绝不只是价格,还包括了商品质量和相关服务。现有的物流体系、商品售后服务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相比规模庞大的电商销售显得很脆弱,是“小小的身子撑起大大的头”,只能是头压垮了身子,消费者和监管者不得不在物流、商品质量和服务等领域内向电商妥协。
中国团购发展指导中心执行秘书长王保新认为,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快,存在海量的商家。因此,解决电商平台存在的假货等问题,不可能依靠人工实现,更需要完善的监管机制。此外,有关部门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比较弱,并且相对滞后。
不过,也有人认为,电商发展实际上促进了物流、商品质量和监管的完善。鲁兴旺曾反问,没有电商之前,零售业的假货、物流和监管是更好还是更坏?
值得注意的是,与线下征信缺乏相比,电商平台形成了一整套的征信系统。这个征信系统对商家的信用进行评级,这会让消费者更加一目了然。如果卖家因兜售假货而被投诉并被证实,那么会大大影响其信用评级。这些评级则会提供给消费者参考,等级低者严重影响其用户浏览量。
而且,电商平台也一直利用新的大数据技术和工商部门联手对平台上的诈骗假货等问题进行整治,并不断提高投诉效率。相比于线下批发市场,这些都是进步而不是后退。伴随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提高,物流在不断改进。近些年,无论是就业还是技术含量,快递业都伴随着电商壮大而迅速发展。
微博热评
力挺:
网友“梅语馨香”:我想说,有本事你让消费者别买电商的商品,到实体店或到商场去买。如果做不到,那只能怨自己没本事。别怨天尤人找不靠谱的理由,与其寻找理由埋怨别人,不如创新自己的营销模式。
网友“水淼生”:“双十一”的价格,其实与平时差不多,但也比实体店便宜,加上种类多且方便购买的特点,还是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所以,天猫的销售额才屡创新高,实体店必须改变思路,这样才有出路。
网友“醒与醉1993”:在“互联网+”时代下,电商可谓“应运而生”。但假冒伪劣的东西,无论线上线下都存在的,相关监管是必须的。实体店的商家们别再抱怨了,应该抓住机遇扭转劣势。否则,谁也帮不了你!
质疑:
网友“河江海湖洋”:我认为,得不到真实惠,“双十一”,抓的就是消费者的心理,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已。
网友“邓丽君粉丝”:网购我也参与了不少,购物经历总的来说是愉快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售后服务、售后维修这些方面欠缺监管,尤其是一些小店,到关键时刻才发现只有在旺旺上才能找到他们,给个差评就会遭遇电话狂呼……真的希望什么时候我们有个快捷方便高效的网络“3·15”。真心希望网购监管越来越好。
网友“春夏顺秋冬”:“双十一”,网购了商品,却发现有些商品并不如商家宣传的那样,虽然价格便宜些,但货不真则让人气恼!
(来源:工人日报新浪微博 贺少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