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与势:增长之困背后的全球演进
- 发布时间:2015-11-16 10:18:5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连通地中海、黑海,被很多人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对在土耳其海滨城市安塔利亚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处于十字路口的全球经济,如何促进全球经济包容和稳健增长成为首要任务。
全球经济之“形”:缓复苏仍疲弱
二十国集团作为具备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议事机制,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9年,并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逐步成长为一个商讨经济合作的主要全球性平台。
“过去五年里,全球经济前景一再被下调,世界经济面临非常具体的风险——长期低水平增长伴随着不可接受的贫困和高失业率。”安塔利亚峰会召开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发出如此警告。
总体来看,今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轨道,但是复苏疲弱,分化势头明显,风险威胁紧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明年预计小幅提升至3.6%。
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相对良好,本轮经济扩张已持续6年多,经济增长水平已基本恢复到潜在增长率。但有鉴于美联储年底或将加息,这是否会给美国金融和经济形势带来变数,仍是各界担心的焦点。
虽然欧洲经济表现有所改观,按照经合组织的预期,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1.5%和1.8%,但债务问题、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痼疾未除。此外,难民问题以及升高的恐怖主义风险又带来新的隐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菲尔德担忧地说,各种压力纷至沓来,就好像串通好了要削弱欧洲经济一样。
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分化则更加明显。保持7%左右增速的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动力之源。规模相对较小的印度经济发展势头也颇为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可达7.3%和7.5%。
但其他新兴经济体普遍表现欠佳,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均陷入衰退。本次峰会主办国土耳其也正面临货币贬值、通胀高企等风险,倘若延续目前经济态势,到年底土耳其可能跌出全球经济前20强。经合组织和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联合报告警告说,新兴经济体很可能成为全球下一轮经济冲击的源头。
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说,全球正面临美联储加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结束三大转变,倘若应对不当,便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脱轨”。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二十国集团安塔利亚峰会将主题定为“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聚焦“包容、落实、投资”三大支柱,抓准了全球经济的关键所在。
全球增长之“势”:新动能露端倪
挑战即机遇,压力亦动力。冷静来看,在不甚乐观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仍有一些新势头正在形成。如能抓住这些机会,则可能引领新一轮全球增长大潮。
从美国全力打造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到日本聚焦机器人、再生医疗等的“制造业白皮书计划”,从德国力推的“工业4.0”到印度全力打造的“数字印度”、“技能印度”,还有中国备受全球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创新正被赋予越来越重大的意义。
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新技术、新材料和信息化正在重塑制造业生产;在消费行业,优步、滴滴等引领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引发新一轮消费革命;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正将人类送往更遥远的宇宙深处。
面对创新大潮,经合组织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支持已经成为推动数字创新的核心因素。对于二十国集团在创新领域的合作,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表示,期待二十国集团在创新增长模式方面取得突破,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投资不足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已成为阻碍全球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最大障碍。因此,安塔利亚峰会特别关注投资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备受期待。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已开始落实为诸多具体合作项目。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401个,新签合同额375.5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对基础设施每投入1美元,总体经济产出将增加3美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更进一步指出,通过债券融资、税收补贴和贷款担保等方式,政府可以令投入基础设施每1美元的实际成本远低于1美元。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无疑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专家乌萨尔·沙赫巴兹表示,鉴于今后全球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世界需要更多亚投行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更多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认为,亚投行不仅将有助于破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瓶颈,还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之一。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二十国集团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约翰·科顿期待,安塔利亚峰会将在基础设施投资问题上推出新举措。
全球治理之“需”:更公平更有效
二十国集团机制原本是为应对危机而设,主要聚焦全球金融和经济风险的防控,但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这一机制已从危机应对开始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关注重点从周期性政策向结构性政策转型,着眼领域也从金融和宏观经济领域逐步延伸到贸易、投资、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等领域。
健康的全球经济离不开完善的全球治理机制,而推动人口占全球2/3、经济总量占全球90%的二十国集团逐步机制化,并借此改革现有全球治理机制中的不合理之处,符合全球利益。
土耳其“赫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拉马赞·塔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不仅是中国,其他二十国集团成员也肩负着这一历史责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为建立一个面向全球民众的、良好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
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已发生历史性转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显示,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在持续下滑,已从1992年的83.6%降至2012年的61.9%。并且,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如果说经济力量对比变化让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变得必要,那么更为开放和深度交融的世界经济则让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变得迫切。随着全球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不断出台、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令全球越来越成为难分彼此的“命运共同体”。
眼下,无论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中国的深化改革举措,还是大宗商品供给关系、地缘政治危机的应对方式,都可能在全球产生外溢效应。这也迫切要求全球有一个商讨经济形势、协调经济政策、凝聚发展共识的平台,而二十国集团无疑有可能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对此,巴西中国与亚太地区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表示,主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决策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二十国集团机制成立和存在的意义。人们期待二十国集团机制充分展现和平与平等,面对并解决全球议题。(记者金旼旼、谢鹏)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