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用服务筑牢根基

  • 发布时间:2015-10-31 08:32:1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庆国

  开着一辆“流动服务车”,带着主动上门服务的热情,走遍了北京昌平区延寿镇的每一个角落,为基层提供“门对门”、“心贴心”的服务,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便民利民新机制。这辆服务车,不仅带来了镇党委服务基层的热情,也承载着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信任与期盼。

  昌平区延寿镇是2011年9月成立的纯山区镇,山场广袤、地域狭长、交通、文化、信息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镇党委结合山区实际,创建以“流动服务车”为载体,以机关干部职工为骨干,以“下村为支部、党员和群众送服务”为内容的“流动服务站”: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二、周四轮流乘坐“流动服务车”深入基层,为全镇村级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行政审批、政策咨询、农技推广、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业务办理和服务。将过去坐等群众办事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及时了解掌握村情民意,主动协调解决村级实际问题,让群众安享及时解决、即时反馈的高效服务。从2011年11月“流动服务站”试运行至今,全镇23个科室和职能站所,共计入村服务2600余人次,接收订单2900余个,涉及重点工作165个、民生工作414个、常规工作2380个,办结率达100%,共服务村民70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为群众解决困难450余件。

  京郊大地上,182个乡镇党委、3919个村党组织、30多万名党员构成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改革、引领发展的“主心骨”,是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连心桥”。多年来,北京市委高度重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着力完善服务网络、健全服务机制、壮大服务力量、强化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京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服务无边界

  针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带来的“支部建在哪里”的新课题,农村各级党组织适应产业布局、村镇建设、党员流向的新变化,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基层党建工作网络。

  设置区域联合型党组织。农村各级党组织本着“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联建双方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建立联合党组织,形成区域化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大兴区推行了联村党总支工作模式;通州区张家湾镇探索建立了“小支部大党建”模式,怀柔区渤海镇成立了长城国际文化村联合党委;房山区霞云岭乡组建了以四马台村为核心的第一联合党总支,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设置产业带动型党组织。农村各级党组织紧跟农村产业化发展步伐,探索“产业建支部、带动农民富”的党建工作路子,把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延伸到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党的领导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怀柔区尝试在庙城三山都市农业公园等农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延庆县四海镇以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党支部;顺义区北务镇成立了养殖、垂钓等特色党小组,带领农民抱团发展,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走出了“产业建支部、带动农民富”的新路子。

  设置村居联动型党组织。农村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农村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村庄存在形态变化,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朝阳区南磨房乡楼梓庄村、丰台区花乡草桥村等探索建立了“村居并行”工作机制,实现了党员组织关系在村、发挥作用在社区,为群众构建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好家园。

  设置双向共管型党组织。党员流动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针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频繁的新形势,农村各级党组织探索在城乡结合部、市场、园区等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党组织,形成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双向共管新模式,为流动党员建起了温暖的“家”。

  服务靠队伍

  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打造一支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服务队伍至关重要。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做好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市委和农村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抓住“选、育、管、激、备”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出现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选优上下功夫——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全部采用“公推直选”,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实行“海推直选”,妇女成员首次实行“专职专选”,较好地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保持、两降低”目标要求。坚持多渠道选人,通过交流选派、回请能人、公开选拔等方式,使一大批优秀农村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7.2%,村委会主任具有中专(高中、技校)及以上学历的占77.9%。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65.7%,村“两委”交叉任职率达到55.6%。在训强上下功夫——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区县重点培训、基层普遍培训”的工作体系,注重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学好用好政策、引领科学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在管好上下功夫——落实村“两委”干部任期和年度目标承诺制,全面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深化村干部“述职述廉”活动,加强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不合格村干部调整制度。在激活上下功夫——着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开展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试点,探索建立了正常离任村党组织书记生活补贴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报酬、政治激励、社会保障、离任补贴、关爱救助“五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使农村基层干部实现了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在备足上下功夫——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市各村普遍按照1~3人的标准建立了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了竞争性选拔、常态化储备、动态化管理工作机制。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激活每一个细胞的服务功能,党组织才会更有服务力、战斗力。农村各级党组织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强化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深化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使党员的先进性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乡村中越发鲜明。丰台区广泛开展“园博先锋行动”,保障了园博会顺利举办;密云县组建了410个党员服务队,坚持每月8日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朝阳区平房乡石各庄村成立了党员便民服务队,全天候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通州区永乐店镇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800多名党员都有了自己的为民服务“责任田”。

  服务成机制

  农村各级党组织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健全务实管用、常态长效的服务机制,切实做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服务改革抓创新。农村各级党组织把改革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三起来”,为“三农”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平谷区马昌营镇西海子村将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海淀区在区、镇两级成立了农资委,在推进集体资产经营起来上取得新成效;密云县北庄镇干峪沟村成立了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使原本闲置的农房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服务发展重引领。农村各级党组织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探索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带领群众共创美好幸福生活。密云县穆家峪镇与华润集团合作建设希望小镇,开创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四位一体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从打造古典家具文化村入手,使失去土地的农民走向了富裕兴旺的好日子;大兴区青云店镇东辛屯村用“老娘”手擀面擀出了村民热气腾腾的新生活;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发展古道文化产业,使世代采石为生的村民吃上了“文化饭”。

  服务民生办实事。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丰台区开展了“四民”活动;昌平区延寿镇开通了流动服务工作车;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落实“民生十二条”,让党员群众不仅得到便利的服务,更感受到了贴心的温暖。

  服务群众成常态。农村各级党组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近距离、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意愿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困难在第一时间解决。大兴区黄村镇实施了群众事项党员代理制;平谷区大华山镇开通了“亲民电话”;门头沟区永定镇小园村扎实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