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激活传统产业?
- 发布时间:2015-10-24 01:30:3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创新驱动发展
一块块灰白色的铝矿石,粗可以加工成身宽体胖的板锭,细可以打造成薄如蝉翼的铝箔。在全球最大的铝企——魏桥创业集团,铝矿从“傻大笨”变身“高精特”的幕后推手,是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
铝业思变,是拥有纺织、化工、轻工、机械、冶金五大传统产业的滨州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有着悠久的过去,历史的馈赠既有深谙兵法的孙武和文采璀璨的范仲淹,也有近在咫尺的大海和深埋地下的矿藏。但时移世易,靠油吃油的滨州品尝到传统产业“不思进取”的后果:传统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产业的泥古守阙,掏空了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活力。
主政地方多年,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看得明白,“因为滨州是传统产业大市,纺织、化工、机械、冶金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这些产业目前科技含量、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他开出的药方是,“我们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链向‘终端’延伸。”
“互联网+”让传统企业“飞了起来”
制造一件衣服需要水、热和化学品,在环境上是不可持续的。在世界对可持续性的纺织路线越来越感兴趣的当下,追求环保和消减成本却成为一对冤家。
最近,愉悦家纺一种名为“绿色纺织化学品研发”的技术刚刚获得8项发明专利。在董事长刘曰兴看来,这项技术是被标以“重污染”的纺织行业迈向环保的重要一步。专利如何取得?刘曰兴的办法是利用产学研合作,找到中国纺科院、中科院、哈工大等行业顶尖高手解决问题。正因为此,过去三年间,这家企业已取得72项专利。
今年,乘上“互联网+”的东风,愉悦家纺得以“飞了起来”——这家企业成功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来改进配棉工艺,成为行业内的典范。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他为何仍保持出口增长?
从棉花收购,纺纱、织布、印染到成品缝制,这一条处处都有专利的产业链去年为愉悦家纺贡献了30亿元的产值,也成为愉悦家纺始终“愉悦”的理由。
拥有477家纺企的滨州是纺织大市,受经济环境、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小棉纺企业关停转产的约占总数的5%左右。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淘汰的是落后产能,不是淘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既有高新技术,也有高附加值产品。这意味着,创新力是传统企业“生死两重天”的分水岭。
“两只手”创造新模式,激活传统产业
1月5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撮合下,西王特钢与中科院金属所正式联姻,开启国内产研合作的新模式:后者全程参与西王特钢从产品研发到设计生产线,再到产品生产,乃至市场销售,产品后续研发的全过程。
“一方面,西王特钢成为金属所的研发基地,金属所则是西王的定点研发机构,解决了实验室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难题;另一方面,双方将聚焦人才培养,金属所就地为西王培养了解企业、适合企业发展的实用性高端人才。”西王集团总工程师王岩表示。
近几年,国内钢铁业遭遇“寒流”,吨钢利润低至白菜价,但国内高端装备用特殊钢却大量依赖进口。此次合作的最突出亮点就是把清洁智能化引进了钢铁行业,引领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西王特钢技术中心主任胡小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双方合作的第一期产品已经面世,并串起了山东省乃至国内的一条高端产业链:可代替进口的西王钢锭被送入中国规模最大的曲轴生产商——威海天润曲轴,后者的曲轴再被装入位于潍坊的潍柴动力,制造发动机;随后这些发动机被送入位于烟台、青岛乃至全国的汽车、轮船制造厂。胡小强说:“以西王特钢产品为起点,这样的高科技产业链共有五条。”
多次到滨州市调研的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认为,转型的成功实现必须基于政府和企业的共赢合作,即不仅需要地方政府长期有效的政策支撑和公共投入,更加需要市场力量广泛而深度的努力,以高科技项目激活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后传统产业时代滨州发展的新空间。
转型“不忘本”,是对现实产业的再创造
将优质小麦面粉提取谷朊粉、酒精后,经生物发酵生成“酒糟”与玉米、豆粕和小麦胚芽进行科学配比,最终形成液态高蛋白饲料。“这是公司延长产业链的重大科技成果,使我们成为国内第一家液态饲喂模式示范企业。”中裕食品总经理张志军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以深加工环节形成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突破口,该公司实现了从小麦育种、初深加工、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到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及餐桌的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
滨州市科技局局长刘希安认为,转型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对历史现实的延续和再创造,是一个持续改善的渐进过程,只有植根于自身地区特色资源的转型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动力。
纺织家纺、有色冶金、现代农业的转型成功,是如今滨州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在经济新常态下,一大批置身传统行业的滨州企业在经历阵痛之后获得重生,汇聚成为地方转型升级的大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