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促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 发布时间:2015-10-22 10:00:52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 自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青海省财政始终坚持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优先向藏区倾斜的原则,不断改善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藏区资金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藏区经济加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坚持财力下移,有效增强藏区服务保障能力。一是财政收支规模快速扩大。2014年,藏区六州总财力4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财政支出466亿元,省补助收入383.3亿元,占支出的82%。与2010年相比,总财力、省补助、财政支出分别增加273.4亿元、231.3亿元和2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9%、26%和23.5%。二是财政管理体制更趋完善。财政合理划分省与州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个别税种省与州县共享外,其他收入基本上都留给州县,有效调动各地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合理确定省级与州县事权与支出责任,民生政策等方面的支出省级财政承担80%以上。取消藏区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农牧林水气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州县两级政府投资配套,所需资金基本由省财政负担。三是转移支付补助持续加强。5年间,省财政累计下达藏区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683亿元,其中财力性补助达到613亿元,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积极协调对口援助省份,累计落实6省市援青资金近47亿元。
其次,坚持加大投入,全力促进全省藏区加快发展。一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藏区发展环境。省财政扎实开展“营改增”、煤炭资源税费改革,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落实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加大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力度,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共减免税费364.6亿元,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二是支持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通过争取中央资金、省级专项安排、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514.16亿元,不断完善该省藏区城镇道路、水利设施以及农村公路、能源、饮水安全、村道硬化等藏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支持藏区农牧业快速发展。青海省财政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藏区的支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2010年以来累计安排下达6个民族自治州财政支农专项资金253.3亿元,年均增长33.9%,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生活水平。四是加力增效持续助推藏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省财政共安排省级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0.6亿元,年均增长18%,并安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奖补资金8.9亿元;同时,采取贷款贴息、业绩奖励、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有效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再其次,坚持聚焦民生,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省财政努力加大支持藏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一是支持藏区教育发展,累计投入资金55.3亿元,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了全省“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二是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省财政安排资金42.91亿元,大力支持实施农(牧)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三是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实现新跨越。5年来,省财政在藏区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分别达194.81亿元、17.87亿元和39.95亿元,其总量是上个5年的7倍多。目前,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在藏区已基本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增长1.6倍。四是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下达资金165.4亿元,积极支持该省藏区游牧民定居、廉租房、国有垦区危房及棚户区项目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以及农村住房新建和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使该省藏区农牧民群众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最后,坚持生态优先,倾力支持藏区生态文明建设。青海省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力支持实施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一方面,省财政累计下达资金306.3亿元,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支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有效改善了藏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省财政稳步推进实施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在三江源区累计安排125.1亿元,先后陆续启动实施“1+9+3”教育经费保障等9项生态补偿政策。同时,省财政重视补偿政策之间的衔接,不断优化补偿程序和补偿范围,逐步建立起动态的补偿标准调整机制。(青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