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GDP增速跌破7%后有了更多元声音

  • 发布时间:2015-10-20 07:5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世昕 郝帅 史额黎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9%,这也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7%。

  长期以来,7%似乎已成为学界对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预期,保住7%,似乎经济就前途光明;跌破7%,呼吁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声音就纷至沓来。这一次,当GDP跌破7%之后,却出现了更多元的声音。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执行副董事长张晓强说,如果看一下今年年初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可以知道,我国的年度主要预期目标有9项之多,GDP只是其中之一,新增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也都是衡量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从“一揽子”的数据来看,新增就业等目标已提前完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高,这些都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好的质量。

  与经济增速指标相比,和民生相关的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就业人口为1066万,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月只上涨1.4%,而且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GDP。

  张晓强认为,在守住就业、居民收入底线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前提下,不必刻意去追盯7%左右的GDP目标。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密切关注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他说,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4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从年初的3.8%,下调至不久前的3.1%。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下调了欧元区,尤其是德国的经济增速预期,但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依然保持了年初6.8%的预期。

  在朱光耀看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和分地区经济增速预期的调整,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已经到了经济学界认为的警戒线,这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常复杂且不确定的外部影响;另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维持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说明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团队也对未来我国经济有较高的信心,他们给出的判断是,我国“经济增速企稳可期”,有望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触底回升。

  李稻葵分析说,当下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既包括自发增长动力尤其是投资不足,也包括传统经济增长点回缩太快而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足够产能。具体来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创下近年新低,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至3.5%,严重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生产方面,汽车、水泥、火力发电、粗钢等重要工业品连续负增长。

  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潘璠看来,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但新的模式和增长点还未完全形成。所以,要尽快改变对少数行业、产业和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发展的质量。

  传统支撑经济增速的行业衰退了,但新的产业还在孕育发展中。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不少经济学界人士认为,衰退只是暂时性的,一旦孕育中的相关产业发展起来,经济是有企稳向好基础的。

  李稻葵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触底回升的依据是,随着房地产销售端回暖逐步传导到投资端,以及一大批基建项目相继落实、国企改革措施推出、部分债务重组等稳增长措施逐步发力,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触底回升,明年全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局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也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今年三四季度应该是我国经济的谷底,明年起我国经济将有几个拉动力:以国际产能合作为特色的出口将取代当下低迷的传统出口业;“一带一路”,尤其是陆路出口效果将显现;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将弥补房地产行业投资下降的空间;教育消费等新型消费将更加丰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

  不少经济学家都注意到,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当前经济增长过程中仍有很多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经济学界呼吁了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出现了优化的势头。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测算,我国消费占GDP比重已经保持8年不断上升,目前已上升到GDP的45%左右,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服务业占GDP比重自2013年首次超过制造业之后,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

  今天发布的数据也显示,1~9月,网上零售额增长近4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快。

  其次,虽然全国经济相对低迷,但难以掩盖部分地区和行业逆势而上、迅猛发展的势头。

  比如,重庆市工业集群发展、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渝新欧铁路扩大运量等一系列重大稳增长举措成效显著,2015年上半年重庆市GDP增速11%,外贸出口增速18%,领跑全国绝大多数地区。

  在区域经济方面,长沙、武汉、成都、合肥等内地城市一方面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加速发展汽车、电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李稻葵说,这些地区总体经济表现非常抢眼,都是这一轮中国经济下行调整中可圈可点的地方。

  除了短期政策影响可能带来的经济企稳向好,李稻葵还认为,从全球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我国经济也具备了维持中高速增长的可能。

  他解释说,从12个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来看,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个稳定的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高素质的人口,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对发达经济体开放。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有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但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要维持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还必须通过改革加大稳增长的精准调控。

  事实上,目前学界争议比较多的是,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压力,应不应该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主导性意见是不应该出台太多的稳增长政策,理由是增速下滑是经济结构调整必服的“一剂苦药”。只有经过增速下滑,才能够淘汰落后产能,清除经济“肌体”中的毒素,让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斌开看来,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人的城镇化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市场化放松管制,让更多企业投资过去不能进入的领域;通过全球化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信息化推动制度变革和技术革新。

  但也有像李稻葵这样的学者认为,我国经济还需要“点穴式”的精准刺激。他所认为的“点穴式”刺激包括:要想方设法解决实体融资成本过高的重大问题;给地方政府的经济部门提供正面及正向激励,鼓励地方官员痛改“懒政怠政”的陋习,唤起他们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的积极性;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出一批有效的改革案例作为样板,让市场看得见、摸得着国有企业改革的红利。

  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