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谁砸了“有机”的牌子

  • 发布时间:2015-10-15 03:29:3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黄勇娣

  正是秋收季节,市郊某地几年前隆重打造的数千亩有机粮田,竟悄然“偃旗息鼓”。

  其实,早在几年前,有机农场主的难处就已凸显。因为有机生产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这片投入巨大的基地,亩产量却只有常规水稻的一半左右。同时,由于销路难以迅速打开,优质优价短时期无法体现,部分有机稻米最后甚至只能与普通粮食混在一起卖掉。看不到希望,让农场主最终决定放弃。

  这片大型有机粮田的境遇,是国内有机农产品处境的一个缩影。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有机农产品基地不注重营销,只专注于生产过程,使得有机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价值差异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这是失败的主因。有生产者抱怨,有机食品成本高、价格高,消费者买不起,市场很小。但这并不符合事实,要知道,国内消费正在升级,愿意为高品质农产品埋单的大有人在。从许多人不惜高价购买国外有机食品的情况看,国产有机农产品遭遇的窘境,其实与“信任”二字密切关联。

  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市场上不少有机食品,只是口头上或标签上的“有机”,并未经过严格认证。即使有的确实通过了认证,也未必能让人真正放心。“有机牧场检出添加违禁饲料”、“有机蔬菜检出农药残留”等事件就揭示了“有机造假”的冰山一角。这些乱象,让消费者对一些有机食品失去信任,也让生产者对其渐渐失去信心。前些年兴起的“有机认证热”,如今已在不知不觉中退烧。

  到底谁砸了“有机”的牌子?生产者、经销商、认证机构、市场监管部门都有责任。生产中不严格遵守有机规范操作、弄虚作假,是一些生产者的不是;销售过程中打出虚假的有机口号,是那些经销者的不对; 在认证过程中不严格审查评估、跟踪调查,甚至让“花钱买认证”的现象滋生,则是某些认证机构之罪;对于这些市场乱象,监管部门也存在监管不力的责任。在这根链条中,认证一环显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一哄而上,到少人问津,有机农产品的经历,令人惋惜。农产品认证,是到了该清理整肃的时候了。为了让百姓吃到更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一方面要把好认证关,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则须加强实质性监管,让违法失信成本远高于所得,并构建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让生产过程变得更透明可信。

  倘若有机农产品认证能够重新赢得大众信任,那么这种绿色经济也就能顺利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发展空间,造福百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