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项目助“三地”农业提质增效
- 发布时间:2015-10-10 05:33:02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一种蔬菜、一颗草莓、一粒种子、一只鸡……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农产品,如今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大角色。它们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是隐藏在其背后的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据了解,为了扎实推进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聚焦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和关键科技难题,通过部署启动创新项目,推进“三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该院与天津、河北联合开展项目攻关20余项,涵盖节水、生态农业及西甜瓜、草莓等产业,涉及天津、河北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
201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利用专项自有资金,联合津冀区域科技资源,启动实施了一批项目,为三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农田修复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品质关:蔬菜生产要安全肉鸡成长要健康
如何保障“菜篮子”的质量安全,是三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件重大议题。为此,三地启动了“京津冀精品蔬菜安全生产与供应科技攻关与示范”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针对70万亩北京市蔬菜和河北省2000多万亩蔬菜生产产业和科技发展需求,开展京津冀蔬菜安全生产与供应科技攻关与示范。该项目将筛选出20余种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6~8个新品种,示范面积达10万亩以上。同时,示范蔬菜节水抗病嫁接新技术,新的嫁接育苗技术三年累计推广将达5万亩以上,从而全面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在天津和河北还有不少农户从事着规模化养鸡,然而这些鸡长得是否健康,有没有滥用抗生素,是市场和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京津冀优质鸡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了。
据了解,该项目在优质鸡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养殖设施、现代动物营养及饲料科学的发展,建立现代化的健康养殖模式,发展节水家禽养殖业,提高劳动效率。此外,围绕抗生素替代品、新型疫苗及疫病检测试剂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于京津冀地区的优质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并形成了可推广的优质鸡产业发展模式。项目将在河北省建立优质鸡福利养殖模式1个,示范规模1万只。
产量关:草莓重在栽培技术杂交小麦紧盯新品种
一颗小草莓,蕴含合作大机遇。三地启动了“京津冀草莓产业提升与科技示范”项目,决心将草莓产业继续做大。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通过整合京津冀地区科研、技术、地域及政策优势,带动三地草莓产业的协同发展。该项目将筛选配套栽培技术和各类品种,并建立5~6个示范基地,针对草莓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此外,该项目还将提高不同栽培方式的草莓的产量,如日光温室栽培每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以上、露地栽培1500公斤以上、四季栽培2000公斤以上,同时也将提高草莓的品质、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户收入。
小麦是三地共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能不能做好小麦增产这篇文章,关乎三地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区域农业安全,于是,“京津冀杂交小麦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在此背景下诞生了。
据了解,该项目以培育高产、抗逆、广适杂交小麦新品种为核心,选育适宜京津冀麦区种植,增产优势强的杂交小麦新品种,建立杂交小麦高标准示范展示田,开展杂交小麦高产创建。今后,“三地”将种植推广杂交小麦15万亩。
环境关:物联网监控把关重金属农田治理修复
对于农业生产者而言,作物的生长环境需要掌握,特别是在设施农业里,湿度、温度、光照、土壤养分等环境的把控,十分必要。当前,农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应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北京和天津优秀的互联网科技力量为三地农业网上监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河北广阔的农业土地和丰富的农产品种类也为三地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保障。于是,“京津冀菜篮子安全物联网管理系统研发”项目便应运而生。
据了解,该项目将研发出适合三地设施蔬菜生产管理的采集控制器和三地设施蔬菜安全生产物联网管理系统各1套,实现不少于3种设施蔬菜、20个温室的物联网监控,同时加工仓储、物流配送车辆也将实现物联网监控。此外,还将研发出一套蔬菜质量追溯监控系统。
京津冀身处大都市圈,城市和工业对农田健康生态带来了冲击,而大量化学药品的使用,更是让京津冀区域内的农田生态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些生态问题中,农田重金属污染比较显著,不仅加重了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负担,也影响了三地农产品的生产安全。为此,三地联合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据了解,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在京津冀建设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区,并研究若干个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质量提升技术产品。同时,“三地”还将制定并完成若干个地方技术规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