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生机制
- 发布时间:2015-10-08 05:52:46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京津冀三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实施交通对接,推动交通一体化;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生态保护一体化;建立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对接,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等等。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需要顶层设计和政府推动来落实规划纲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生机制。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区域内人口和资源大量向中心城市聚集,给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同时,河北与京津差距不断拉大,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局,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北京的“虹吸效应”。
对比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不难发现,发展不均衡是京津冀地区的典型特征。长三角、珠三角基本实现了区域内的良好分工协作,区域内差距小于京津冀地区。京津冀一体化程度不高,原因在于,京津冀经济圈分属于三个省级行政区,三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呈现典型的梯度下降。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制约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河北省具有地广的优势,交通、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但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生态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成为制约劳动力与资本流动的主要障碍。如果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不能缩小,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去向便只能是北京郊区县,也就难以实现京津冀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发展。只有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才具有内生动力机制。
为此,必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合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公共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水平。
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方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因而需要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和协调。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公共服务提供的协调机制,提高区域内公共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当务之急是推动各方切实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限制,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契机,制定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地政府,要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把基础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和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