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人才跟上了戏曲才能传下去

  • 发布时间:2015-10-09 07:31: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蒋培玲文/图

  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地方戏是活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但青黄不接、缺乏传承人,已成为地方戏剧种消失或衰落的最直接原因。如何接续地方戏曲的人才“断层”,成为地方戏曲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日前,记者跟随文化部组织的中央媒体采访团前往山东济南、菏泽等地采访地方戏曲后备人才培养时发现,地方戏中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传统“团带班”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戏曲发展,“传统科班制”和“学院教学制”相结合的新型地方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建立完善。

  戏曲演出红火人才培养却跟不上

  作为戏曲大省,山东省戏曲文化底蕴浓厚。仅菏泽市就拥有国有专业院团11个,民营剧团139个,庄户剧团不计其数。在基层农村,请戏更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每逢有戏曲演出,十里八乡的群众便早早聚集到演出地点,少则上千人,多则几千人,场面蔚为壮观。再加上,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繁荣山东舞台艺术的“4+1”工程等一系列地方戏曲振兴举措,让一度面临窘境的地方戏曲再次迎来春天。

  据悉,2012年起“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万场”连续4年被列入办实事工程。今年起至2020年,将继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今年山东省级财政就安排了专项资金1000万元购买公益演出服务。“剧团每年约有100多场的公益演出,还有近400场的商业演出,剧团常年在基层演出。”菏泽市牡丹大平调剧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西良说。该市定陶县两夹弦剧团团长侯彦丽也介绍,剧团每年平均有300场公益演出。

  与红火的演出市场相比,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却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部分地方戏院团出现人才断档、行当不全的局面。拿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吕剧为例,招远市吕剧院业务团长王殿强表示,剧团每年演出200多场,但50多个演员里男演员只有10来人,行当演出受限,常年仅有一个小生演出。与之情况相似的龙口市吕剧团团长王智全也指出,由于人才缺乏,目前主要通过招聘其他剧种演员,“改造”后唱吕剧。

  为解决地方戏后备人才紧缺的问题,作为山东地方戏曲后备人才主要培养基地,2008年和2009年,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就与山东省吕剧院联合培养,招收50多名学员成立吕剧传承班;2010年,学校又跟山东省柳子剧团合作开办柳子戏专业;2013年,又增设山东梆子专业。目前,在校地方戏专业共103人。

  这些却远远满足不了各个剧团对人才的需求。“去年我们一个吕剧班的毕业生,有近20个院团来‘抢人’。学校招的山东梆子学员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很多剧团前来打听了,求贤若渴。”文化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胡学林对记者说,“但限于目前学校的师资、资金等,无法培养出足够的戏曲专业人才。”

  传统“团带班”模式已不适应

  每天早晨,从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二层小楼里,70岁的许相云老爷子每天都会用老式录音机咿咿呀呀地播放着山东梆子经典选段,每放一句,就停下来教一句,直到对面4个年仅12岁的学员听懂,口传心授。过去,戏曲教育基本都采用这种“师傅带徒弟”或“团带班”模式,向戏曲舞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不同的是,如今的学员除了专业课还要上文化课。

  “过去的‘团带班’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形势。”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徐向东表示,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都希望孩子能有个文凭,将来学艺不成还可以另谋他业,过去只学专业课的传承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基层院团在实践中培养了优秀的演员,但由于他们没有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创新能力上存在局限,因此传统的拜师学艺应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孕育优秀的演员。”徐向东说。

  基于上述原因,“传统科班制”和“学院教学制”相结合的地方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戏曲艺术讲究“童子功”、“科班培养”,10~18岁是黄金年龄段,戏曲后备人才培养,重在从小培养,从基础抓起。为此,2012年,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作了相应调整完善。学校依托文化系统资源,与中央戏曲学院及省直院团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人才,为省内外戏曲院团培养输送了一批戏曲新生力量,许多优秀学员在各自行当开始崭露头角。

  成本高收益低政策仍需加大倾斜

  在艺术人才培养的链条上,中等艺术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没有基础过硬、技能扎实的中专人才的输出,会直接影响艺术院团的持续发展,影响高等戏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中等戏曲教育,是成就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奠基石,是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库,也是专业艺术院团的蓄水池。”山东省京剧院院长郑少华说,但相比于其他行业,学习戏曲的人付出很多,成才率却比较低。“一个戏曲演员,小时候有可能条件很好,但随着年龄增长嗓音的变化,尤其是男演员有‘倒仓’生理变化,真正培养出来的好演员不到一半。”

  据估算,培养一名戏曲学生,学费一年约5000元至7500元,加上生活费等一年要1.5万元至2万元,家庭的付出成本也较大。然而,目前戏曲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一名戏曲演员从入行到登台需要近10年的培养,且训练辛苦,花费高,可收入远比不上短期训练的通俗演艺员的报酬。付出多,收获却少,两方叠加,使戏曲专业一直存在招生难、生源质量偏低问题。

  为了振兴戏曲,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其实,早在2012年,山东省宣传部、省文化厅就联合推动实施了“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并实施《关于进一步扶持戏曲教育发展的意见》,财政拨出专款,对省直艺术院校戏曲中专在校学生“免收学费”。这些保障措施,极大增强了戏曲教育的吸引力,报考戏校的学生逐年增多,招生难问题有了较大缓解,戏曲后备人才力量越发充足。

  “在戏曲后备人才培养上,山东可以说已走在全国前列。”胡学林说,“但这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仍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并形成长效扶持机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