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城文化复兴路
- 发布时间:2015-10-02 05:38:23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京津冀旅游线路上,位于河北省滦县老城区内的滦州古城如今被游客称为“黄金驿站”。这个规划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52亿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会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北方人文古城。
初秋时节的滦州古城,厚墙阔瓦的东城门上,书写着乾隆御笔的“滦州”二字。明清风格、青灰色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更显清新淡雅,城内明清样式的建筑群中,游人如织。滦州古城的景象,古老又现代。记者采访时发现,复建重塑的滦州古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效益与影响与日俱增。当地人认为,古城留下了千年古县的记忆与乡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下,古城找到了从资源型经济向文化型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今年85岁的郝志祥是土生土长的滦县人。“滦县的古建筑在我小时候比比皆是。不过,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于老城的记忆已经模糊。”郝志祥说,为了给“滦州古城”项目提供一个民间样本、找回故乡的“影子”,留下乡愁记忆,自幼生活在古城的郝志祥开始查阅典籍资料,走访年长的街坊邻居和残存遗迹。凭借着早年对古建筑的记忆,郝志祥耗时两年多,用钢笔和毛笔白描出了400多幅关于古城的“样子”。
在郝志祥老人的介绍下,记者看到,这些古建筑图画囊括了乾隆行宫、滦州衙署、詹天佑大桥等滦县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图,也记下了萧太后庙、关帝庙、文庙等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古寺图,以及偏凉汀水旱码头、滦州市面图、皮影戏等人文生活图画。“这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古城。我们不能忘掉历史的记忆。”郝志祥说。
说起建设滦州古城的背景,滦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永新说:“从无到有,有中生新,这一切在滦州古城都是最好的体现。”他介绍说,2010年,对于“古城经济”正面临着一片楚歌,而坐拥亚洲第一大铁矿的滦县,从资源型经济转向文化型经济确实需要勇气。滦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古城必须重建,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和记忆。这里是滦州人的根,滦州人的希望。历史、文化的根脉需要载体,资源型经济向文化型经济发展需要载体,第三产业振兴,强县富民更需要载体。
参与滦州古城开发建设的滦州古镇置业公司副总经理钱汝富介绍,滦州古城内有数不清的历史景观,光各类牌坊就有57处。古城建设以历史格局为依据,以传统街巷肌理为骨架,科学确定住宅、商业和景点建设的目标和模式。水是古城文化之魂,古城水系在整体保持北方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将城内水系与滦河统筹考虑,形成结构清晰、浑然一体的整体。
数据显示,截至到目前滦州古城已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游客将突破600万人次。张永新介绍说:“下一步,滦县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滨水生态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商务休闲景观、产业创意景观等,将滦州古城打造成文化之城、产业之城、宜居之城、创意之城,探索出全新的文化复兴之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