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抱团出海 湖南寻求全球价值链新坐标
- 发布时间:2015-09-30 17:3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长沙9月30日电 题:精准定位抱团出海 湖南寻求全球价值链新坐标
记者 白祖偕 鲁毅
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东盟制造中心,当地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装配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机车。在这里,中国制造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向“产品+技术+服务+投资”的模式转变;
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中白工业园内,中联重科海外研发、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借“一带一路”战略东风顺利启动;
在三一重工印度普纳产业园基地,从一线生产及销售工人到业务、商务总监等,几乎是清一色印度人。三一重工在这里正着力建立完整的研发、生产、营销体系。
告别单纯的产品出口时代,湖南企业正通过产业产能输出、投资建设融入的新路径,重新定位湘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新坐标,酝酿湖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湘字号”产品赢得全球市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邵东人为代表的湖南商人就通过云南、广西边境将湖南的小五金、烟酒等转卖到到临近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开启了“湘字号”产品“走出去”序幕。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湘企、湘商“走出去”淘金,足迹遍及世界各国。小到打火机、服饰箱包、灯具等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工程机械、发电装置、轨道交通等高端设备,“湘字号”产品赢得了世界各地的青睐。
目前,通过岳阳城陵矶国际码头,湖南的轻工工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医药、工程机械等10大类近300个产品,已经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载“湘欧快线”货运列车,湖南产品可直达一万公里以外的德国。
在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湖南外贸进出口今年却逆势上扬。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湖南进出口实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居全国第8位,进口和出口增幅分别居全国第14和第4位。
优势产业“抱团出海”
虽已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但湖南人并不满足。他们的目标不是只做世界的加工厂。
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企业意大利CIFA,中国企业由此打入欧洲高端市场,并掀开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新篇章。此后,中联重科通过不断的海外并购,加速了全球市场网络的扩张,不断优化海外平台布局和海外产品配置。
远大住工则将建筑工业化基地“搬”到了南美的苏里南,为苏里南共和国就地制造18000套住宅;同时,远大住工还在尼日利亚投资建设了3条混凝土预制板(pc)生产线。
继中国铁路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在马来西亚投产后,中车株机公司又计划今年底在南非投资建设电力机车配件基地,形成年新造200辆电力机车配件的产能。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杂交稻”的诞生地,湖南多年来致力于援助非洲、拉丁美洲贫困国家解决温饱问题。以隆平高科为龙头的湖南农业企业投资海外,不仅出口高产粮食品种及便捷生产工具,还与当地合作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培训农民种植技术、建立育种研发中心等。
工程承包企业也借力“一带一路”愿景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中轻长沙工程以设计为依托,重点开拓哈萨克斯坦高端EPC总承包模式;湖南建工以援外项目为跳板,深耕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市场;水电八局、中建五局大力开拓东盟、中东等国市场。
目前,湖南已在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投资合作,并在五大洲均建有湖南产业园区,累计境外投资企业已达1100余家。
精准定位向全产业链延伸
“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新常态。”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介绍,湖南产业布局较为完整,在“走出去”企业中,既有上游端的规划设计企业,也有下游端的建筑施工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下一步湖南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产业互补,共谋发展。
为扶持优势产业全面“走出去”,湖南近年来不仅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还设立了扶持企业“走出去”的专项资金以降低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并打造水电、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联盟,引导企业“抱团出海”,锻造行业全产业链。
今年初,“湖南千亿海外”计划出台。该计划提出,力争今年外经业绩达1000亿元人民币, 将通过新增5个海外地区处室、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打造3至4个“抱团出海”产业联盟等措施力促湘企整合资源,携手出海。
根据湖南省政府近日公布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年至2017年,湖南省相关企业将在海外建设8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近3600多亿元。
年内,湖南还将出台《加快湖南优质产能转移出境五年跨越计划》,推动湖南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矿业、水利水电、建筑业、钢铁等富余优质产能走向世界。
徐湘平说:“湘企大规模‘走出去’恰逢其时,无论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加大国际产能合作,都能让湖南企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融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