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财政统筹机制唤醒“沉睡资金”
- 发布时间:2015-09-30 01:00: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据报道,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公布。针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方面的懒政怠政不作为典型问题,24个省(区、市)依法依规对249人进行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而此前,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表示,清理财政沉淀资金两千多亿,正在抓紧安排,重点是调整使用方向,主要用在一些重大的工程建设,包括民生工程。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大量财政资金沉淀表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稳增长和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完工。因此,应建立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同时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对官员不作为进行严厉问责,让他们对财政资金沉淀担起应有的责任。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网民“沉默”称,大量财政资金沉淀,表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本该花出去的钱没有用到实处。现在有一些地方、部门的财政拨款长年“趴”在账上。
此外,也有网民指出,目前体制性财政紧缩导致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无力。产生体制性财政紧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财政制度依然没有实现向现代财政制度的转型,没有意识到“有钱不花”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懒政”和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首要根源。
网民“重庆故事”称,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如果财政存量资金超出了合理程度,就会产生资金闲置,带来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催生年末“突击花钱”的顽疾和“账外小金库”的隐患。
统筹安排资金用途
网民“余红征”表示,要初步建立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分配,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网民“刘尚希”表示,根治闲置、沉淀资金规模过大,关键是要推进改革,加快制度建设。应将更多的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全面清理财政专户,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网民“文明小飞”表示,要把“沉睡的钱”用起来。一般公共预算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预算,统筹用于保障重点支出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同时不需按原定用途使用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途或收回。
也有人表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有利于把“零钱”化为“整钱”,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支出结构固化等问题;有利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记者 赵东东 整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