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走来新青年
- 发布时间:2015-09-29 07:29:46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杭州9月28日讯
记者 翁杰 通讯员 厉宝仙 高晓晓
台上,一个个大学生创业者轮番上阵,讲述着自己逐梦农业的故事;台下,即将登台的吕晓芳却忙里偷闲,掏出手机,打理起自己的西红花种植基地。手机上,不仅基地里的生产场景清晰可见,各种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数据也一览无遗。
“育球室里的湿度只有70% ,太低了,得赶紧加湿。”吕晓芳蹙了蹙眉,纤细的手指在手机上轻轻点击。200多公里外的缙云山区,西红花生产基地的物联网运转起来,迅速调整室内湿度——地面渐渐溢出水珠,遮阳网也逐个收拢。
这是9月28日下午,全省首届十佳“农创客”评选活动现场的一幕。吕晓芳和不少同样“身怀绝技”的新农人,集聚一堂,讲述自己的农业创业故事。经过先期微信投票,以及现场评委评选,十名大学生农业创客成为浙江首届十佳“农创客”。
与其说,这是一场评选活动,不如说是一次年轻人农业梦想的碰撞。
大学毕业为什么不做白领,偏偏要当“泥腿子”?几乎所有的“农创客”在讲演中都提到了这一点。虽然答案各不相同,却都饱含着对农业的信心,对农村的情感。“把生态蔬菜种好卖好,上海交大毕业的“农创客”戴星4年前投身农业,成立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种植生态蔬菜并进行网上订单销售。“选择农业,是因为我有一个大梦想。”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说,他希望通过网络销售的双向物流,改变农村,再造一个新故乡。
在一群年轻的“农创客”中,今年37岁的陈方龙算是最老成的,也是扎根农业最久的。2001年,陈方龙从浙江大学生物学院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养殖场里做生猪养殖的技术员。“当时,我就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下一个目标:无论如何都不离开畜牧业这个行当。” 他说。
正是凭着这份对农业的执着,陈方龙在2008年创办了杭州大动脉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产兽药添加剂。去年,该公司生产的恩拉霉素产品销售额达3100万元,打破了欧洲兽药生产企业对该产品的垄断。
“互联网+”基因如今几乎已成为大学生“农创客”们的标配。在100名“农创客”中,自有网店进行互联网营销就多达44个,还有开发农产品电商服务终端、搭建平台的。2011年,毛庆龙成立浙江山山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专业农产品网购商城“山山商城”。
“做平台卖农产品,品质自然是最重要的。”毛庆龙说,为了确保质量,他们用了最“土”的产品验证办法——每一样在平台上卖的农产品都要经过他们试吃试卖。如今,有近600家农业企业通过他的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我们就是农业的未来。”看到这么多和自己一样心怀农业梦的大学生创业者,浙江骏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骏由衷地感慨。他说,做农业8年,以前每次农业局办农业培训课,自己总是一群“50后”、“60后”老农中最年轻的。“现在,做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单单这次评选,‘85后’、‘90后’就有46个,年龄最小是1996年出生的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