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换热管将助推中国核电产业升级
- 发布时间:2015-09-23 17:12: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核用高翅片换热管生产技术被一家民营企业历时三年攻关成功,中国已成为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此项关键技术的国家,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核电关键装备国产化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
翅片换热管又被称为“核电之肾”,是核电站用汽水分离再热器的核心部件,决定着核电站的工作效率。
目前,中国核电站使用的常规型号换热管都是每英寸27片翅片换热管,均从国外进口。根据东方电气从法国采购相关产品的数据进行测算,中国核电站每个机组仅采购各种换热管的费用就在1亿元左右,目前国内23个在运机组仅此项采购费用就高达23亿元。
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提出,由浙江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可以满足核用翅片换热管的国产化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鉴定委员会主任、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林富生在评审鉴定会后指出,由润祁完成的这次自主攻关涉及了从原材料、光管焊接、热处理、轧制到后续处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对模具的开发和生产线的设计制造,自主研发性非常突出。
他说:“民营企业是未来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不能小看了民营企业的研发实力,特别是在核电领域,一些企业的研发精神比老企业更深更强。”
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之一、东方电气集团教授级高工唐伟说,这项自主研发的翅片换热管在一些方面的性能还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比如换热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总工程师隋永滨透露,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多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正在与润祁就此项技术展开合作。
他将润祁的这一自主创新称为“护牌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同类产品的垄断。
隋永滨说,中国核电要走出去,最关键的还是核电装备走出去,而核电装备要走出去的关键还是要掌握核心技术。翅片换热管的熔炼非常难,润祁科研人员通过持续攻关,研发出了一套特殊的激光焊接技术,具有很好的前景。虽然中国核电产业起步晚,但是相信通过努力,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可以和国外做的一样好。
根据中国的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要分别达到5800万和3000万千瓦以上,目前在运与在建核电机组容量共计52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将需新开工建设3600万千瓦装机容量。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核电还有望成为继高铁之后走出国门的又一个重要装备产业。
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换热领域高工祁同刚说,这次攻关为企业带来了多项技术专利,包括令换热管耐腐蚀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的小管径厚壁激光焊接工艺。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套高精度高密度多重叠模具与核用不绣钢高翅化换热管。
记者了解到,润祁是中国节能设备领域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热交换系统的研制,2012年起草了核电核岛内动力冷却系统标准并报批备案成功,2013年开始投入研发核电站的汽水分离再热器及给水加热器等设备所用的翅片换热管。目前已拥有3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为中石化、镇海炼油、哈电气、东方电气、南阳防爆、重庆化医集团、重庆水轮机等企业提供了节能解决方案。
唐伟指出,此次自主研发,润祁不仅攻克了核电专用翅片换热管的生产工艺难题,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又研制了高效新型的气片管,后者还可以推广到火电和石油化工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