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解禁变开禁 景区三年必涨价?

  • 发布时间:2015-09-09 08:30:47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约记者 程喆

  “十一”长假将至,国内不少知名景区已经确定涨价。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3年不涨价”后,每到“解禁年”,许多景区便迫不及待涨价。景区为自身运营压力大而大倒苦水,游客则认为“玩不起”,景区门票涨价陷入了“两头叫苦”的尴尬境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乏一些景区浑水摸鱼乱涨价,也有根深蒂固的门票经济因素。

  国内许多景区的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是2008年,今年恰逢这些景区的3年“解禁年”。中新网报道,多家知名景区早在清明节前后就开始酝酿上调门票价格,上调幅度少则10元、20元,多则四五十元。目前,国内5A级景区的平均票价已经迈入“百元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所有5A级景区的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元~200元,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涨价的景区都自称有苦衷,将涨价原因归结于“成本说”的景区并不少,背后的逻辑也很相似,无外乎财政支持不够、新景区亏损、巨额宣传费入不敷出。

  2014年,广东丹霞山门票大涨,丹霞山和卧龙冈景区的打包票价提高到200元/人次,涨幅高达80元。当时丹霞山旅游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彬说,目前,除省、市补贴4500万元外,其余资金由景区向银行贷款融资解决,每年需要向银行偿还千万元以上的贷款本息。同时,更多的保护性投入日渐增加也成重要因素。广东省韶关市物价局官网上《关于调整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的听证报告》显示,自2010年成功申遗后,共投入1551万元宣传经费。按照这份报告上2010年~2012年195万左右的累积旅游人次计算,每位游客为这些昂贵的广告买单近8元。

  而面对时常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也质疑为何景区亏损,需要百姓承担?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有没有人浮于事?薪酬水平是否正常,有没有滥发福利?是否应该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兴起的“申遗热”,动辄“烧钱”几亿元大兴土木,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还破坏了原来的自然风光。丹霞景区就是因为新开发的景区和路线出现亏损,才将赚钱路线和亏钱路线“打包”涨价,最终经济成本以门票涨价的形式转嫁到游客身上。

  但让景区有恃无恐的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人们对于景区尤其是高等景区有刚性需求,无论涨价多少,都会有人买票。比如长城、故宫一类利用遗存公共资源的历史文化景区,即使涨价依然很有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收费模式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异曲同工——收费不是问题,涨价也不是问题,甚至涨多少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基础。

  就目前来看,门票经济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景区的一种普遍收入形式,景区依靠门票维持收入,本无可厚非。尤其是5A景区,与普通景区相比,不论规划还是辖区空间的开发,均受较多约束,很难自主开发,经营收入渠道单一,以观光门票为主。经营成本增加时,只能依赖门票上涨。但景区的生存不能仅依靠门票。

  人们到景区旅游,还有吃、住、购等需求。刘思敏指出,一般来讲,门票花销约占消费者旅游消费的10%,因此,地方政府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通过优化游客情景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

  以杭州西湖为例,西湖自2003年起实行免费。数据显示,景区每年因此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反而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简而言之,就是要把门票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才能抑制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