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绿色农业的“盐城崛起”

  • 发布时间:2015-09-08 02:30:5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叶茂楼乔中华本报记者沈建华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列全国百亿斤产粮大市第一位;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四……这些似乎难以兼得的数据、位次,在江苏盐城,不仅成为现实,更走出一条在绿色发展中崛起的新路。初秋时节,记者深入采访,感受颇丰。

  调战略:谋划绿色发展的新崛起

  盐城,因盐得名。这里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麋鹿和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拥有黄海湿地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盐土文化丰厚的人文景观,更留有近代实业家张謇废灶兴垦、改盐植棉,探索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先驱履痕……

  但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这对矛盾,也曾让增长冲动强烈的后发地区盐城,面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加快发展的问题,产生出闻名全国的化工污染、水污染等教训。

  市委书记朱克江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提出:“要把绿色发展鲜明地写在‘建设新盐城’的旗帜上,通过绿色发展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2013年7月,盐城首次将生态绿色发展提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并加快实施步伐。

  市长王荣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增长,推进30项重点节能技改工程和150项重点减排工程,推进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打响绿色品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城乡环境治理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确定实施生态、绿色发展的10大类122大项生态工程项目,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在评先创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采取一系列过硬举措。

  化工产业曾是盐城的工业支柱产业。三轮“壮士断腕”式的专项整治,砍掉了近2/3的化工企业,82%的化工企业进入集中整控的四大化工园区。量减效增,盐城化工企业销售额比整治前大幅增长。

  有破有立。仅用1年多时间,亭湖区级环保科技园被打造成国家首个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要任务的现代环保科技城,汇集了全国80多家企业、20多家科研院所,形成教育、培训、科研、设计、装备、工程、交易等完整的环保产业链。

  绿色发展的难点在农业。盐城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配方肥、主推农药等“四主推”为抓手,普及推广高产、优质、增效绿色集成技术。全市农药使用量年平均降幅2.2%;2014年,全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1650万亩次。

  生态农业由此加速发展。全市8个县(市、区)通过无公害产地整体认定,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0%,农业“三品”基地面积达91%。

  环境整治的重点在农村。地处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土质盐碱性重,乡镇小水厂供水,质量难有保证;村庄、河道垃圾污染,农村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一直是民心所忧的大问题。

  “要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居住在舒适的环境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要向农村延伸!”2010年底,大丰在苏北率先启动农村饮用水和环境综合整治“3+1”工程,全市城乡统一供水,成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

  大丰市近年来先后投入10多亿元,探索出一条绿色规模化、生产监测全程化、生物保护多样化、经济生态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下转第二版)

  在国家生态农业县(市)建设综合考核验收中,该市居全国5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市)之首。

  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村党委书记王文祥指着房前屋后绿化带说:“漂亮干净的家园让村民尝到甜头,大伙都自觉地保护环境。”

  把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盐城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生互荣。全市全面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入7.6亿元,整治完成村庄5215个,全市有4个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村民陈金才,看到村子里一条条河道清水潺潺、鹅鸭嬉戏,深有感触地说:“河道又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清澈了!”

  转方式:践行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还要面临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世纪80年代,盐城的生态农业就开始起步,90年代末,国家首次提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概念,大丰生态建设模式作为成功范本在全国推广。

  但是,工业化进程中,后发地区增长的冲动,也曾经让盐城面临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困惑,全市农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一度分别是工业的2.3倍和4倍,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

  盐城市为此由重抓产量向重抓质量效益转变,大力发展以绿色环境为前提、绿色生产为基础、绿色产品为标志、绿色生活为追求的绿色农业,致力走出一条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绿色发展特色之路。

  盐城市是江苏的畜牧业大市,有8个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生猪生产县,9个省级秸秆养羊示范县,5个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主要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传统的养殖方式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是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阜宁是江苏省养猪第一大县,200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县”。近年来该县致力探索生态、低碳、零排放、无污染的生猪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生态养猪蓬勃发展,全面开花。

  在该县板湖镇农民张光耀的万头猪场养殖小区,一栏栏发酵床使猪舍不见粪便,没有异味,干净清爽。县林牧渔业局副局长刘满昌介绍说,到目前为止,阜宁已建成万头生态猪场62个,千头生态猪场278个,年饲养生态猪85万头。

  被誉为“全国蚕桑第一村”的大丰市新丰镇裕南村,近年来先后推广了10多个桑蚕品种、20多项种养技术。村民推广桑园适龄摘芯技术,可以提高桑叶产量30%。实施了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的“桑基鱼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运用类似的农工复合生态新模式,东台市富安镇通过桑—蚕—茧—丝—绸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交换、能量集成和信息传递,构建工农代谢和共生关系的循环经济链。整个生产流程的废弃物,几乎全部得到利用,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亭湖区的农牧复合生态新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加”,形成“牛—沼—肥—饲”循环农业模式。利用饲料粮、牧草养牛,牛粪经发酵后一部分饲养蚯蚓,一部分作为沼气工程发酵原料。变污为肥,变废为宝。

  盐都区生态观光农业新模式,让生态养殖为园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洁净的能源,形成集行、游、住、食、购、娱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实现农产品生态种植、沼肥养鱼、沼液喂猪等具有生态园特色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射阳县针对农村散户土地碎片化状况,按照农户意愿,破除田埂,实行统一耕种、合作服务的“联耕联种”新机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农机化水平,在全市推广近400万亩,荣获2013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

  农业秸秆禁烧是一大难题。盐城市立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基础,全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大力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开展秸秆垫料化利用,狠抓秸秆菌料化利用,扎实开展秸秆燃料化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在高效农业增量、总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设施农业增量连续4年全省第一,适度规模经营名列前茅的同时,该市还建成24个国家级、2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品”总数及产地面积占比名列全国前茅。

  兴产业:唱响融合发展的新交响

  新经济学上有个“微笑曲线”的概念,该曲线显示:在产业链上游,随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产品附加价值呈现上升趋势;在产业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拓展、售后服务完善,附加价值也显著上升。

  农业产业如何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让农民在这个“微笑曲线”中获得更多收益的微笑?盐城市在发展绿色农业进程中,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价值链实现中,参与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分享中,参与到新兴产业形成的收益中。

  为了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盐城在全省率先探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三大载体”建设。集聚集约农业发展要素,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民的收益率。

  全市率先实现省级园区县县全覆盖,认定总数全省第一。2014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新增设施农业面积、高效农业总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市、县、镇三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覆盖所有县市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跃上千亿元台阶。

  在东台市弶港镇加工集中区,投资40亿元的年加工500万头生猪的肉食产业链基地,招引了数百户农户流转土地并进基地务工;投资5亿元兴建的智能化养鳗、烤鳗出口加工基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现出倍增效应。

  “射阳大米”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全县水稻年产量15亿斤。由于县大米协会16家核心企业、46个加工点全部获准使用QS标志,产加销链条让农民为此增加收入1.5亿元。“射阳大米”品牌估值41.3亿元,列全国百强第九,江苏首位。

  为保证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旺,全市建成39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村级田头市场实现全覆盖,农民经纪人队伍达到20多万人。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产品网店(站)1159家,网络直接销售农产品超28亿元。

  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能源紧张和生态恶化等世纪性难题,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盐城市海岸线绵长,沿海滩涂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东台、大丰等市每年还新增土地两三万亩向海边延伸,盐土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盐城占地1万多亩的抗盐耐海水蔬菜成果转化项目基地,培育出海水蔬菜10多个品种,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4项,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2013“大丰东沙紫菜”成为全国首个海藻类地理标志产品。当年就吸引了25家企业入驻园区。

  在取得3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成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同时,2014年,大丰实现盐土农业总产值百亿元,从事盐土农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余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200元。

  “咸土能种菜,海水能灌溉”。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盐城已成现实。53岁的刘伟前年承包了20亩滩涂种植海水蔬菜,当年实现纯收益5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老刘说:“真没想到盐土荒地上能种出‘金子’来。”

  恒北村以盛产早酥梨而闻名,是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有着40多年种植历史。可是,传统农业生产环节所产生的价值和收益,总是低于产业的两头,农民收入单一,增长缓慢。

  近年来,该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农业价值链,让全村从事梨树生产的劳动力,20%转移进入农业旅游服务业;1330户农户中,收入与农业旅游服务业相关的有532户,占41%;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0元,同比增长8.3%。

  2014年盐城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00多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列全省第二;接待游客20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境外游客4.22万人次,同比增长61.9%,增幅列全省第一。休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