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送餐遭遇成本场地两重难题
- 发布时间:2015-09-02 14:05:00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本市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和顺义8个区开展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以满足老年人营养就餐、配餐、送餐的需求。目前北京共有4000多家老年餐桌,为不方便出入的老人送餐一直是难点,其中人力成本和场地是最难的两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记者走进正在试点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和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
增加一块钱也承担不起
“大厨”“送餐”只能一肩挑
中午11点40分,随着一声“午饭来了”,家住大新开胡同的清平(化名)奶奶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打开家门。敲门的是什刹海街道居家养老配餐中心的张师傅,每天中午,他和中心其他5位师傅都要将辖区内150多位老人的午饭送上门,风雨无阻。
什刹海街道位于老旧平房保护区,小型餐馆有限,且没有公交车来往,辖区内2万多位老人中,有40%把“吃饭”排在了需求的第一位。
由于双腿多年患类风湿疾病,85岁的清平奶奶无法出门。“以前都是闺女在家照顾我,可一旦她有事外出,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只能让闺女提前多做一些。”老人说,“现在多亏街道能为老人送餐,吃饭的问题总算有了着落。”
“失能、空巢老人是送餐需求最大的两类人群。”什刹海街道居家养老配餐中心负责人陈信民说,但送餐的人力成本是最大的问题。
“一份餐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两主食,10块钱,收费真的已经很低了”,陈信民说,老人都对收费很敏感,在保证菜品质量和送餐到家的同时,还不能增加收费,这事真的不好干。为此,配餐中心的送餐员都由后厨人员兼职,“甚至连送餐的餐盒都使用乐扣餐盒,因为一次性餐盒虽然方便,可即使每份饭附加1块钱的成本,我们也承担不起”。
送餐员张师傅就是“大厨”、“送餐”一肩挑,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的工作状态和每月到手两千多块钱的工资有些不符。老张说,“身边几个师傅都换了好几茬,最短的没干满一个月就辞职了。没办法,老年餐不涨价,我们的收入也不可能增加。”
陈信民说,为了保证饭菜的营养和质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正在探索组织辖区内的退休人员志愿或兼职为老人送餐,一方面他们对区域内老人的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资源、解决成本。
想离老人再近些
为解决场地费尽脑筋
一大早5点多起床,选食材、定菜谱,再到监督制作、分餐配送,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居家养老就餐中心的负责人于红每天连走路都要小跑,每天仅在4个就餐点之间就要往返八九趟。
从今年5月开始营业至今,养老就餐中心已成立3个分中心,年内还将增加,“想方设法增加分中心,就是想让更多的老人在三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就能吃到可口的老年餐”,于红说。
中午12点,由于海户西里北社区分餐点的主食需要补充,于红骑着电动车带着十几盒米饭从西罗园四区的就餐中心出发,顶着炎炎烈日穿过南三环洋桥,到分餐点时汗水已经湿透了全身。看见于红带来了热腾腾的米饭,家住海户西里北社区的陈阿姨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拉着于红说:“你们这的饭特别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买的人越来越多,看来你们送餐也得加量了。”
于红告诉记者,西罗园街道共有8.8万多位老人,是老龄化比较集中的地区,大部分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能有人为他们送上营养可口的饭菜是对他们健康最大的帮助”。
为了让更多的老人吃上饭,街道居家养老配餐工作采取了以养老照料中心为主的“中央厨房”和各社区的“配餐分中心”相结合的模式,所有食材和菜谱由“中央厨房”把关,分中心可以深入到居民楼里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老人。但在解决场地上于红费尽了脑筋。
记者在海户西里北社区看到,50多平方米的养老配餐分中心其实是由一间两居室改造而成的,一进门的房间摆放着餐车和4张餐桌,另外一间屋子有两张餐桌和一张床可供老人休息。“其实分中心承担的是‘输送’环节,就是要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老人家门口,所以关键要最大限度地靠近老人居住的地方”,于红说,西罗园街道内大多数都是老旧小区,空间紧缺,要想为老年配餐中心安个新家几乎没有可能,虽然联系了小区物业、周边单位等各方面,但是这不大的空间还是“挤”不出来。“最终是街道帮了大忙,把一间社区托老所改造出来,为分中心无偿提供了场地。”
西罗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餐本来就是凭着爱心干的事,现在就餐中心提供一荤一素的10元套餐和两荤一素的16元套餐,盈利十分微薄,对于解决场地这样的难题,街道有义务帮助他们。”
本市启动
老年餐谱
体系建设
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老人饮食的营养健康,本市已经启动老年人营养餐谱体系建设,将在今年内形成100道老年菜肴的规范加工方法库及其营养成分数据库。
北京是全国最早出台助老供餐政策的城市,今年5月起实施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为老年人提供社区老年餐桌、定点餐饮、自助型餐饮配送、开放单位食堂等用餐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本市的“老年餐”多为餐饮企业按各自原有的食谱供老人选择,无法满足老人对饮食品质上“质量高、体积小、营养丰富”,加工上“软烂精细”,口味上“清淡少油少盐”的要求。
这100道营养餐数据库具体由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等负责建立,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等,制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营养标准菜肴,包括主食、汤粥20种和菜肴80道。同时还将聘请有经验的厨师确定菜肴的食材配比和主要的加工方法,并划定疾病推荐指数。
本报记者 兰洁 J235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