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宋连胜:一个实在人

  • 发布时间:2015-08-27 10:30:4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山东临沂市的聚才路是一条很有特色的路。在这条路的文化体育工艺品区,路边的建筑外墙都装饰成了粉红色,显得活泼、年轻。其中一座建筑的楼顶,矗立着“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10个大字,字非常大,每个字都有一层楼那么高,字体的颜色也是红色的,和楼面颜色一致,十分壮观。

  现在的临沂虽说已经是全国第二、江北第一的商品集散地,但是一个“国”字头的采购基地落户这里,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记者采访的对象为这个基地落户临沂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山东天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东连胜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沂市工商联常委、临沂市总商会副会长、临沂市小商品商会会长宋连胜。

  在临沂小商品商会、连胜体育参访并和宋连胜深度交流后,记者对宋连胜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老宋是个实在人,实实在在。

  因为实在,老宋这几十年一路经商办企业,一路结交朋友,用他的话讲,“都成伙计了”;因为实在,他赚钱之后,不断对外捐赠,拥军优属,也带动商会的其他会员慷慨解囊;因为实在,他经商过程中老能碰到“贵人”,老能抓到商机,用他的话讲,“不赚钱都不行”。

  泥盆泥罐做粉条,什么都干过

  “几乎没有没干过的。”谈起自己的经商经历,老宋这样说。

  泥在临沂话里发音是Mi,四声。大约是1980年的时候,17岁的老宋(当时还是小宋)初中毕业,就跟着大人经商了,第一件事就是和泥打交道。“学习成绩不好,抄作业都不行,不上了。”他说。

  当时的临沂,还很落后,老百姓买不起洁白、结实的瓷器,用的大多是泥盆泥罐子。这种器皿,是用当地的土制作的,烧制起来也简单,当然远不如瓷器结实。

  小宋的第一件生意,就是自己盘了一座窑,跟着大人一起烧制泥盆泥罐。为了将这些盆盆罐罐卖出去,他也和大人一起,在逢集的时候,推着独轮车(当地人叫小胶车)到集市上贩卖。

  大人力气大,小孩力气小,推车走在平地上看不出来,过沟过坎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大人都是把车轱辘顶在坎上,或者轻轻放进沟里,然后暗中一使劲,车子就稳稳地过了坎、过了沟。小宋力气小,做不到这一点,只好用“冲”的办法,结果,“哐当”一下,车过去了,有的盆却被颠破了,“尤其是那个大盆,弄不好一颠就两半了,泥的,不结实。”

  泥盆颠破了,怎么办?到了集市,同去的大人分一点给他,让他卖。

  实实在在的经商风格,就是在这种乡亲之间的互相协助中,渐渐养成的。

  做了一段时间的泥盆泥罐,小宋又转行做起了粉条。

  最开始做粉条,你出多大的力,就有多好的质量。因为要把番薯(临沂人称地瓜)捣碎捣匀,粉条才能做得又细又好。面对记者,老宋比划着各种捣地瓜的姿势,无论哪种姿势,都是力气活,都很累。

  出了苦力,就出了质量,出了品牌。由于粉条做得质量非常好,当时的临沂流传一句话,“金条银条不如林村的粉条”。

  这是宋连胜第一次感受到口碑、品牌的力量。

  生意做得好,宋连胜成了万元户,乡里给他戴上大红花,用拖拉机拉着,到处宣传。

  谈到这段往事,宋连胜说,“怪好。”

  两瓶酒一只烧鸡换来的商机

  跟着行情走,什么赚钱做什么。在先后做了泥盆粉条之后,宋连胜又做了很多行当,他实在的性格也经常“雷”到交易对象。

  有一位山里的老大爷,带着新摘的香椿苗到临沂卖,没有人买。正在犯愁,宋连胜过来了,多少钱一斤?老人说了个数。这样吧,我给你这个数。宋连胜说了一个数,比老人说的价钱更高。老人不信,说你甭噱(噱,临沂方言,骗人的意思)我。宋连胜说,我不噱你。然后他真的给了老人一笔钱,比对方的报价高出许多。老头一高兴,连篮子带香椿一起给了他。宋连胜换了个地方,一个中午把香椿卖光了。

  在临沂城里城外东奔西走、尝试了“各行各业”之后,宋连胜的生意开始稳定起来。

  首先是地点稳定了。他发现,汽车站人流密集,商机很多。当时的临沂汽车站对面是一片杨树林,遮阳遮雨,很多人在那里摆地摊,他也去了。这个杨树林市场,后来成了临沂第一代的农贸集市。那个时候平时就有人,逢五逢十就是大集。

  其次是经营的品种也固定了,他开始做墨水。

  这桩生意是一个亲戚介绍的,宋连胜到亲戚那里学了一段时间,掌握了生产技巧,回到临沂就干了起来。他从青岛的一个厂里买来碳黑,研磨之后制作墨水。

  这里面也有技巧,研磨得好,比例恰当,造出的墨水质量就好。

  宋连胜一开始是用排车拉着墨水到杨树林里卖,时间不长,顾客口口相传,他的声誉就起来了,客户越来越多,有的专程从江苏、河南到这里要他的墨水,后来发展到客户来买墨水的同时下订单。下了订单还不忘叮嘱宋连胜,你别耽误我事,学生要用。

  没想到的是,墨水的生产差点被瓶子耽误了。

  当时能够生产装墨水的小玻璃瓶子的,只有薛城的一家厂子。有一次,宋连胜赶过去买瓶子,对方告诉他,只能给他半车。

  这远远不够。宋连胜犯愁了,在厂子附近的一座桥边溜达。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和他拉呱(拉呱,临沂话,聊天的意思)。老头说,你光等,就给你半车,不耽误事吗?宋说,耽误事啊,也没有办法。老头说,你买瓶酒给我喝,我跟你说怎么办。宋说,你甭哄我。老头说,我不哄你,你买瓶酒,还得买花生米。

  宋连胜身上带着钱的,他当即买了两瓶酒,还有一只烧鸡,送给了老头。

  那个老头就是墨水瓶厂的技术员,他告诉宋连胜,济南长清那里,有一个村子生产瓶子,村书记还是你本家,也姓宋。

  你去吧,老头说。宋说,没去过,不知道怎么去。老头又告诉宋到哪里买票,告诉了具体地址。

  第二天,宋连胜直奔济南,坐了一天的汽车,天黑才到济南,然后发现坐过了,又折回来,找到那个地方,已经晚上10点了。其实那个村子就在路边。

  那个村子的书记真姓宋,天下宋姓是一家,书记和宋连胜一论,还差了好几辈。然后就摆起了酒席,宋辈分大,坐了上位。喝来喝去,就喝醉了,就在那里休息了。

  第二天,到厂子里一看,果然有瓶子,还不少,因为好几年卖不出去,有的装瓶子的袋子都破了。

  对方问,你要多少。宋回答说,都要了。对方说,你实落的(实落,山东话里实在的意思),到底要多少?宋说,都要了。

  当时的瓶子,大概6分钱或7分钱一个,济南的这个本家,卖给宋连胜一个瓶子4分钱。

  一车瓶子有10万个,一车就能省下几千块钱,宋连胜从济南的这个本家那里拉回来七八车。

  缺瓶子的事,就这样解决了。

  然后,宋连胜又去薛城找那个老头。老头问,这回挣钱了吧?宋说,挣了。老头说,请我喝一气(气,临沂话,回的意思,喝一气,就是喝一回)。宋说,行。两个人就喝了一气。

  宋连胜给老头钱,对方不要。后来再去找他,老人已经没有了。

  “听说是心脏病。”宋连胜说。

  上海滩结交的伙计

  墨水的生意一直很顺,后来宋连胜又和上海产生了关系。

  起因是有一个客户向他要英雄墨水,还要红色的墨水。他没有生产过红色的墨水,也不知道到哪里找英雄墨水,客户给他写了一个上海的地址,他带着这个地址就去了。

  宋连胜知道上海是个大城市,因此去的时候带了3万块钱。当时最大的钱是10块的,他把钱放进袜子里,系在腰上,从临沂坐17个小时的长途车到上海。那个时候没有高速路,车况不好,路又破,一路上受尽了颠簸之苦。

  到了上海,住在长途汽车站附近的防空洞改造的宾馆。这个宾馆,上边一层有风扇,15块一天,朝下10块,再朝下5块。宋连胜就住5块的。

  住宿省钱了,找英雄墨水厂花了冤枉钱,打了一个出租车,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厂子,问路,语言又不通,一口气花了80多块钱的出租车钱,也没找到。后来又打了一辆车,才找到。

  找到英雄墨水厂,一问,白来了一趟。第一,他是个体户,人家还没跟个体户打过交道;另外,人家问他带了多少钱,宋说3万多。人家说,你要买呢,也得7万多拉一车。你能拿出这些钱来吗?宋说,带3万块钱来的,急着用。人家说,你急着用也不能给你啊,你回家再凑钱,7万块钱能装一车。

  于是,宋马上往回返,“轰隆轰隆的又是17个小时”,回到家,一家人帮忙,连借带凑的,凑够了7万块钱,又是轰轰隆隆17个小时,赶回去了。

  英雄厂的人很奇怪,你怎么这么快就又来了。宋说,你不是说一车7万吗。

  这一次,宋连胜把英雄墨水拉回临沂了。好东西就是好卖,加上他本来就有好多客户,人又实在,这一车墨水没几天就卖光了,而且利润可观。

  尝到甜头的宋连胜,马上又到上海进货。英雄厂的问,你怎么又来了。宋说,卖没了。对方说,你怎么卖这么快,不可能。

  宋连胜与上海英雄厂的关系,完全是误打误撞,他不了解这个厂子的结构,直接就摸到了生产厂,他不知道,英雄厂还有一个经营部专门负责对外销售,所有对外销售都要经过这个部门。当他直接和生产厂接触之后,生产厂就直接给他发货了。

  这就导致后来的一次大转折。在从生产厂拉了三四趟后,厂子的销售部发现了,把他的车拦下了,人也带过去问话。

  “销售公司一个叫姜成龙的把我逮去了,说不经过经营部销售公司,不行。叫我写检讨书,我说我又不识字,怎么写,叫我等着。吃饭的时候,说吃饭去吧,这车拉走,下一车必须经过我们,上这里报到。”

  凭空多了一道门槛,宋连胜当然不干,他和姜成龙吵仗,结果,“吵来吵去,成了伙计,这都20多年的伙计了。”

  姜成龙这个伙计,帮了宋连胜的大忙。

  首先,他让宋连胜注册商标。他对宋连胜说,你光卖产品不行,你得注册名字。宋说我不懂,不知道怎么弄。他说你有这个想法没,宋说有。他说你有想法就行,于是他安排厂子里的一个人,开着车带着宋连胜去注册公司了。

  其次,姜成龙建议宋连胜在上海设个办公室,宋说不用。他说,你用吧,不要你钱。他把自己单位二楼的仓库腾出一间来,给宋连胜用。从此之后,宋连胜成了在上海有办公室的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姜指引宋连胜进军体育产业。他给宋分析了文化和体育的关系。他说,你做文化是一方面,重点还是要做体育,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都要锻炼身体,这个百分之百挣钱,你必须做。然后他亲自出面,介绍宋连胜和上海知名的体育品牌红双喜建立了关系。

  现在的宋连胜,是红双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冠军,每年有几千万的销售额。

  宋连胜也开始生产自己的“连胜”牌体育用品,从篮球、足球,到羽毛球,品种逐渐扩大,销售额、品牌知名度也在逐步提高。

  “沾了上海人的光。”宋连胜这样说。

  “国”字号招牌如何落户临沂

  宋连胜为临沂市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这个“国”字号招牌落户临沂。这件事颇费了一番周折,差点就黄了。

  最开始,还是挺顺的。宋连胜在经营过程中,认识了教育部的王富司长,宋连胜和他关系处得非常好,是老伙计了。

  宋连胜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2008年,他非常清楚品牌对于一个市场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国”字号的金字招牌落户临沂,不仅对临沂的小商品批发商户,甚至对整个临沂商城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和初闯上海时的一问三不知不一样,这一回宋连胜摸到了门道,知道这个招牌的审批大权在国家教育部,而他的老伙计王富司长,更是关键人物。

  于是宋连胜开始运作,三番五次地去北京。王富司长也来临沂考察。最后的结论是,临沂的市场很大,是个市场集群,可以给它挂牌。

  争取挂牌的关键时刻,临沂市政府也非常关心。当时的市长张少军问宋连胜,准不准啊?宋连胜当然不敢说准,他只好回答市长,人家答应了啊。

  谁也不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有一天晚上,王富司长给宋连胜打电话,说这个牌子可能不能挂你那儿了。

  宋一听就急了,紧急赶往北京。

  原来浙江想争,出了大价钱。

  宋连胜在北京一呆好几天,也没法睡觉,就跟王富司长软磨硬泡,“我说这个事绝对不行,不管用什么办法,不能弄走。弄走了我没法办了。我还怎么在临沂混啊?都知道了,半个临沂都知道这个牌子要挂了,最后弄没了,那你叫我怎么弄?”

  宋连胜晚上给王富打电话,喝了酒再打。与此同时,临沂市有关领导和部门也关注此事,开始加大力度争取。

  最终,因为临沂的条件确实符合,教育部答应在先,加上临沂市的努力,还有宋连胜的拼命争取,2010年9月,“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进出口基地”两个“国”字号采购基地在临沂商城落户生根。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拉着宋连胜到“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的牌子下摄影留念,他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在镜头里,他的姿势只有一种,踏踏实实地站在那里,一脸的憨厚。

  这个老宋,真是个实在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