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云端架金桥 天堑变通途

  • 发布时间:2015-08-26 08:30:3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通讯员 徐彦纯 付薇

  青藏高原,冰封万载,自古难“与秦塞通人烟”。直到1954年,西藏和平解放3年后,川藏公路通车,从成都到拉萨的路程大大缩短,但仍需要十几天的时间,而且一旦碰上雪崩、冰冻、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交通便会中断,行路的艰难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

  让高山化为坦途,让雪域与外界连接,这是高原人民的梦想,也是内地同胞的企盼。这个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新中国民航人的肩上,落在了国航人的肩上。自1965年第一条高原航线正式开通以来,国航始终把责任摆在第一位,大胆探索,不断突破空中禁区,在万米云端架起了一座座“空中金桥”。云端架金桥,天堑变通途,当天往返于高原与内地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而这一条条航线,更是成为了雪域高原最重要的生命线和补给线,50年来,为促进藏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定要飞上高原

  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藏区的交通条件。但因路途遥远,又多受自然环境限制,高原与内地还是无法实现快速联通。1955年,中央下定决心:要在青藏高原上开出一条航线。

  当时中国民航业刚刚起步,飞机数量很少,内地很多大城市尚且没有民航航班,飞机性能也比较差。当时的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不到10000米,而青藏高原境内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11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余座。要在这片“空中禁区”开辟出一条民用航线,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1956年,潘国定机组驾驶着“两航起义”归来的CV-240型飞机进行了成都—拉萨航线可行性试验飞行,并取得了成功,但当时的条件尚无法实现民航航班运行。1959年,根据中央要求,民航局决定改用刚刚引进的伊尔-18型飞机试航拉萨,任务交由中国民航第一飞行大队(国航飞行总队前身)执行;1960年6月15日,张瑞蔼机组执行拉萨航线首次试航任务并取得成功;1965年3月1日,孙权贵和毕春芳机组驾驶着伊尔-18型飞机,稳稳地降落在海拔4250米的拉萨当雄民用机场,成都—拉萨航线成功实现首航!

  四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在近4300米的高原机场执行航班任务,这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当飞机平稳降落在当雄机场,众多藏族同胞闻讯赶来,手捧哈达,载歌载舞,迎接“毛主席派来的飞行员”。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的国航人是如何在没有可行性资料、没有高原飞行经验的情况下,以北京、昆明、格尔木3座海拔高度逐渐升高的机场为标准进行探索;又是如何在飞机起飞后的4300米高度上,一遍遍地进行“假”起飞、“假”降落;更是在怎样的难度下,进行了5次实地试飞以确保试航万无一失……

  这种不畏艰险、大胆探索、勇于担当、不断进取的精神融入了国航的精神血脉,国航人肩负着这份责任,在雪域高原上已经奋斗了整整50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民航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航也进一步加大了藏区航线的开拓力度:1995年,开辟成都—昌都航线,刷新了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民用机场的通航纪录;2006年,开通成都—林芝航线,让“西藏江南”成为进藏旅游的又一个目的地;2008年,国航依靠RNP精密导航技术成功实现了拉萨夜航,结束了拉萨机场43年无夜航的历史;2010年,日喀则首航成功,西藏第5座民用航空通航点顺利通航;2013年,国航航班顺利降落在稻城亚丁机场,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2015年,北京—林芝实现直航……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片曾经的“空中禁区”,已经被打造成航线密布、航路繁忙的空域。目前,在西藏、四川、青海境内共建成11座高高原机场,全部由国航完成试飞和首航;陆续开辟出近20条往返“世界屋脊”的国际、国内和区内航线,航空运输在西藏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显现。

  50年间,国航已在成都—拉萨航线上安全起降8.48万架次,运送中外旅客1099万人次,运输货物邮件24万吨;今年上半年,国航每月在藏区航线安全起降500余架次,运送旅客6万余人次,运输货物邮件600余吨。

  飞在高原有多难

  藏区的机场,多数都修建在河谷中,跑道的延长线很短,起飞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拉升到足够的高度,这需要足够的精确度和力度。在高山之间准确地找到机场,对准跑道,并在特定的时间下降到特定的高度,也不是件轻松的事。航班的起降对天气的能见度要求非常高,而高原地区的天气恰恰最变化多端,低云、多雾、雨雪、雷电、大风……四季的天气常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呈现。能见度不够或风向突变达不到降落的安全标准,飞机只能返航,有的机场返航率甚至在50%以上。直到2006年,国航引进RNP导航技术之后,这一状况才得到了改善。

  RNP精密导航技术,是利用飞机机载导航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引导飞机进近、离场的新技术,在能见度极差的条件下也可安全、精确地起飞和着陆。依靠这一技术,不仅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安全起降,一些受地形限制、只能单向起降的机场,也可以实现双向起降,风向对飞机起降的影响也大大减少。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也意味着巨额的成本投入。

  转2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