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改革让国企回归企业本质
- 发布时间:2015-08-20 15:32:38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自国务院批准国企改革方案以来,近日,多省区市都结区合了本省区市的情况出台了适合本省区市的国企改革方案。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上海、辽宁、湖南、天津等22个省区市出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9个省市区的国资改革方案也在酝酿。有消息称,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近期即将出台。
在已经出台的22省区市的国企改革意见中,各地都有自己的政策性目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国有企业的对外发展有着更高要求。广西提出,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开放开发平台建设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甘肃明确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为契机;云南希望着力发挥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区位优势。
这些目标虽然仅具有指导性,但还是要避免国企功能界定不清,影响改革效果。由于国企长期以来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庇护下滋生了诸多弊端,面临经营管理上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发经营收益垄断、利益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其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期待。
本次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分类改革。分类牵涉到国企的体制机制、结构布局、兼并重组、监管考核以及薪酬制定等诸多方面。分类改革是本次国企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其他的诸多具体性措施只能在有效分类的基础上展开。
实际上,国企长期处于两难困境之中。其定位徘徊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经营目标既追求盈利又被寄予希望实现特定公共政策,国企的领导人既是“企业家”又是“官员”,由此引发诸多问题。因此分类改革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突破点。
分类的实质是对国企功能的重新界定。有专家表示,未来112家央企将被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大类,同时把商业类细分为“完全竞争性企业和对国家经济安全命脉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的企业”两小类。在央企不同分类基础上,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激励等政策上将作出不同取舍。
对于公益类国企以及对国家经济安全命脉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的企业,要建立特殊的体制机制。这类国企要承担起国企应该承担而过去又疏于承担或承担的不好的社会功能。而对于完全竞争型企业,要实现国企的去功能化,即侧重强调国企的引领转型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等市场化功能,而去掉国企的政策性功能,让国企回归企业的本质。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追逐和实现利润。国企改革的各项机制改革应该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展开。
在新的形势下,国企改革要防止新的过度功能化的倾向。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国企在兼并重组等方面又承担了新的社会功能。例如比较引人注目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合并在资本市场上引发股价巨震,带来“中国神车”的调侃。
有人认为,合并的目的与其说出于市场需要,不如说是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政策。其合并是否过于匆忙,是否会损害市场竞争,仍然有讨论的余地和必要。其原因就在于合并过程中仍然掺杂很多非市场化因素。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部分还存在着为改而改的现象。例如各省区市在国企改革意见中各自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如浙江提出通过3~5年努力使“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达到75%”、河南提出到2020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比重达到80%以上等。
这些过于量化的国企改革目标很容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脱离实际,导致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因此,各省市区推行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从国企改革的目标和本质出发,不设行政性任务指标,力求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成功一家,防止加大改革成本,降低改革效率,影响改革信心。
(摘编自8月19日法治周末)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