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阳光暖人的村庄

  • 发布时间:2015-08-17 14:19:25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俄罗斯考察安德列夫斯基农场时,巴布什金村的妇女尼娜带我们参观村庄风情,同时了解公共财政的状况。她说,我非常喜欢我们的村庄。

  雪落原野,一望无际,村庄的木房显得越发矮小了。已是上午十点了,村民的房顶炊烟稀廖,想必多数村民还未起床呢。村子静悄悄,我们踏雪串村,惹欢了全村的狗,好像全叫了起来。

  村道较宽敞,小坡上一排排的木屋排列着,显得很有层次。道路边树不少,但都落了叶,成了顶着雪的“枯树”,偶尔能看见村公共汽车穿过。路边的木屋檐下、空地上都堆满了很粗的木材用作柴火。尼娜说,全村都有煤气用,但同时烧柴火的仍很多。

  村里的机构和设施一应俱全,村政府、俱乐部、老人院、学校、医院、商店、食堂、咖啡馆、赌场、村文化广场……文化广场上还有近十尊英雄和名人雕像。这些建筑物连成一片但又互相保留着宽阔的空间,乡村道路四通八达。

  有一条已经结了冰的小河,曲折迂回流过村里。我们走到村子的高处四处远眺,好一个辽阔的大村庄!安静如雪,恬美如画,让人精神一振。

  在村食堂、俱乐部,无论见到青年人、老人、孩子,他们都彬彬有礼,笑着与我们打招呼。我发现他们都是无忧无虑的,包括尼娜在内,虽然丈夫半残,还能如此乐观豁达。

  在俱乐部里,有打乒乓球、桌球的,有在舞台上排练节目的青年人、中年人,俱乐部四周都放有电视。

  在食堂里,一群姑娘正在就餐,见到我们,都乐呵呵地和我们照相留念。她们穿着多彩的冬装,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我分不出她们是城里还是农村的姑娘。她们说,去食堂的人大多是不愿在家里做饭的,有时亲友客人来访也愿意去食堂就餐,食堂的价位比咖啡馆和其他餐馆便宜一些。这样,白天赌场就无人问津了,只好关门大吉。

  这个村有5000人口,我们走了一个上午,还没有走完一半。集中居住的居民应该是每户平均占地较多,户与户、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较大,这与我国乡镇街道居民房子的拥挤形成很大反差。

  在苏联解体前,这个村以农牧业为主,有1000多头奶牛,现在只有100多头了。地里除了种些土豆外,大部分成了草原。人们似乎过的就是城市生活,人们多在村里的邮政、学校、村政府机构、商店、医院里就业,还有的人搞运输谋生。这里有一条小河叫盐河,有些人还蒸点盐卖。全村劳动力好像人人都有工作,不存在就业问题。

  俄罗斯的农村在1000人口以上就可单独设置地方政府了。尼娜告诉我,这个村的政府经常开会,居民很乐意参加开会。他们参加选举,讨论办公益项目、办企业等各种事情。尼娜说,村里讨论事情比较民主,选举村干部也民主投票,实行村民自治。

  在这个村,医院医生收入比较高,月薪7000多卢布。如果是从城里派下来的医生,不仅保留在城里的月工资标准,还另加1万卢布的补助,月薪可达1000美元左右。但这些医生都是来一到两年就走,走一批又来一批。

  村里办有幼儿园,不交学费,但每个小孩每月要交500卢布的伙食费。一家送两个小孩入园的,也只需交500卢布。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都能喝到一瓶牛奶。幼儿老师的工资由上级统筹。

  村学校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有学生400多名,教师50名,另有10多名工人。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室内篮球场和运动场,设施都还不错,冬天供暖也很好。学校自己还种点儿地,有点儿农产品,教工中午用餐花的钱很少,一学年放假四个月。尼娜在村校图书馆工作,月工资3000多卢布。

  村里还有免费的老人院,条件不错。尼娜介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全村有近50位村民参加了战斗,有40多位战士牺牲了,现在活着的只有几个人。这些老战士们的月补助至少有1000多美元,免费看病,每年可免费去外地疗养一个月。村里有个疗养院,也可以疗养。有些是丈夫牺牲了的,其妻子可享受这些待遇。最近政府统一加薪,老战士每个月加1000卢布,其他人员加500卢布左右。

  有村民告诉我们:“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有一段时期经济十分困难,我们居民困难极了,常常领不到工资。普京领导以后都能领到了。”

  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门后都堆满了柴火,很多都是一棵成人合抱粗细的大树。一问才知道,附近就是森林区,他们说是无边无际的林区,国家规定砍树要报批,可是谁也不去报批,也没人管。虽然做饭用的是罐装煤气,用电也不贵,但是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去砍林木,烧炉子取暖、给桑拿房烧热水。尼娜告诉我,这一带林木的砍伐量和种植量还是平衡的,木头用不完。

  尼娜的儿子瓦洛佳叫我们去看他的居屋,我们观察到一件很有趣的事。当我们离开这间屋子时,瓦洛佳将一把小扫帚置靠在门上,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告诉我的朋友屋里没有人。”原来,他们外出不锁门,而是以这把扫帚为信号:有人在屋里时,就将扫帚移开。据说,全村都这样,大家一看便知。这使我想起了解放初期,家乡农村里也是“夜不闭户的”,那时,也没发现有小偷。

  尼娜说,你们应当参观一个地方。那是瓦洛佳的桑拿房,我的助手张志还洗了个桑拿浴。张志告诉我,他们洗时还用一种树枝互相抽打身子。我后来去看了,这房子真“热”,炉火烧得很旺。瓦洛佳教我生炉子的方法,主要是用干桦树皮来引火,那树皮像纸一样,一点便燃。他们的炉灶做得很好,非常省柴火,灶门周边也没有烟熏的痕迹。

  尼娜的村庄,是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缩影,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公共财政在这个小村的照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