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拍卖价值有待发掘 标准不同于中国书画
- 发布时间:2015-08-13 13:5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长久以来,在国内唐卡拍卖市场一直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些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唐卡作品本应该高价成交,结果成交价却很低,或无人问津甚至流拍;而一些较为普通的唐卡作品却经常以高价成交。通过多年的研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数人对唐卡艺术的认知十分有限,在唐卡艺术鉴赏和收藏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标准也是模糊不定的,所以国内藏家更多的是将衡量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艺术标准套用在唐卡上。唐卡艺术与其他工笔绘画艺术存在着相通的共性部分,也存在着不同点,而恰恰是这些不共的特点反应了唐卡的核心价值,成为唐卡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类的关键所在。
唐卡起源于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在藏传佛教初传雪域时,如何使得没有文字基础的藏族人民能够接受并理解佛法?莲花生大士将深奥的佛教教义巧妙的蕴含在唐卡的内容中,善巧地使人们很快地通过形象直观的佛教绘画来理解佛教的教义,从这一点看,莲花生大士可以说是读图时代的开创者。这也是佛教得以在雪域迅速传播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唐卡出现此世间的最初目的是为宗教服务。对信徒来说,唐卡中所绘就是佛菩萨真实的化身,虔诚供奉礼拜唐卡中的佛菩萨,与礼拜真佛相同,所以唐卡是表征佛经教义的宗教法器。唐卡绘制是否如理如法、唐卡中所传递出的内容与经典的相互契合度是收藏唐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评判标准的不同要素。
殊胜为一幅好唐卡的必备要素
以2015春拍北京古天一拍卖“缘起——藏传佛教艺术”专场上拍的唐卡作品为例,其“中阴文武百尊六联唐卡”尺寸是124×38cm,成交价17.25万元。这幅唐卡的图录说明虽然描述的文字很多,但并没有把它独特的卖点提炼出来。在我看来,此幅唐卡有以下独到之处:
题材殊胜 佛教也好,其他宗教也罢,对于人类来说,生死事大,古今中外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很少。无论你接受也好,忌讳也好,这都是人们在生命的过程中要面对的。藏传佛教称为密法,确有诸多殊胜之处:依据佛教教义这组唐卡的绘制内容可以说是解脱生死的捷径法宝。按照佛教的生死观,人死之后七七日内,这幅唐卡中的静相佛和忿怒像佛都会由亡者心识中自然显现,如果生前不知道这些神佛的形象,会见而生恐惧延误解脱的时机。如果生前熟习这百位神佛的形象,并能于临终后辨认出,立即能解脱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类题材的唐卡可以说是“见即解脱”的代表,从题材上自然价值非凡,这是第一点。
形制殊胜 文武百尊系列老唐卡存世量较多,多数分为两种形制:一种为文武百尊全部绘制于一幅唐卡中;另一种是分别为文尊42尊和武尊58尊的两幅独立唐卡,以多幅唐卡并列组合形式存在的唐卡很少见。此种装裱形式也免于像挂轴类唐卡那样经历无数次的卷起与展开而造成磨损,从而在品相上得到了更大的保护,所以说此套唐卡形制殊胜。
出处殊胜 从此套唐卡的装裱形式可以看出,这幅唐卡组合起来之后,尺幅非常大。此种装裱形式和尺幅的唐卡多悬挂供奉于庙堂或道场,不大可能是民间私人供奉之用,这无疑增加了此套唐卡的附加价值。用当下流行的话说,这幅唐卡见证了无数法会、注入了活佛高僧虔诚信念的唐卡承载了满满的正能量,具备了特殊的加持力。
当然,此套唐卡也存在着一些瑕疵,比如从画面颜料情况看,绘制年代应不到18世纪,属于晚清或民国的作品。此外,文武百尊内容不够完整,现有的六幅主要体现了忿怒尊,而以五方佛为首的寂静尊部分缺失较多,人物细节刻画也较为简单。此套唐卡在今春的落槌价仅为人民币15万元,这个价格远远低于同场的另一幅相同题材的单幅唐卡。我相信,随着唐卡收藏爱好者知识的不断积累,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套作品日后将会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唐卡流派及价值表现
唐卡传承中的特殊流派也直接影响唐卡作品的价值,特别是传世量较少的画派的作品。公元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是唐卡三大流派之间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三大唐卡流派分别是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和嘎玛嘎兹画派。三大画派中,勉唐画派得到了格鲁派的支持,随着格鲁派在教派斗争中的全面胜利,依附于格鲁派的勉唐画派艺术以“标准样式”的统一面貌终成画坛霸主,占据了唐卡艺术的绝大部分份额;嘎玛嘎兹画派因其画风趋向汉族化,唐卡中的人物着汉装,传记故事题材中出现明清样式的园林和庭院,与汉族的工笔画有着相近的审美情趣。因此在4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汉地帝王的推崇,此派画风的作品较多的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东地区依然有该画派的传承人在创作。与前两者不同的则是钦则画派,这个受萨迦派所推崇的画派保持了较多印度、尼泊尔早期的艺术元素,以绘制怒相神见长,曾经与勉唐派齐名,并称“一文一武”,只是随着萨迦派的地位被取代,钦则画派也逐渐没落,后继无人。前两年依然能看到藏地有人提倡保护钦则画派的新闻报道。
物依稀为贵,特别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稀罕物件值得人们关注。2015春拍期间,我看到了几幅钦则画派的唐卡,成交结果都不好,它们或低价成交或以流拍告终,究其原因还是国内藏家对藏传佛教绘画历史研究较少,这也是钦则派经典唐卡作品多流失到国外人士手中的重要原因。
同一题材唐卡拍卖结果迥异
在今年春季,吉祥天母这个绘画题材的唐卡在几家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都有上拍,仔细观察发现它们有的成交价高,有的低价成交,有的甚至流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015春拍中国嘉德“圣域庄严—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的3166号拍品“吉祥天母”唐卡,尺幅26.5×21cm,以3.45万元成交。北京匡时“作意——佛教艺术专场”的3142号拍品“吉祥天母”唐卡,尺幅54×34cm,以14.95万元成交;本场的3206号拍品“吉祥天母唐卡”,尺幅28.2×22.3cm,流拍。
这三幅吉祥天母唐卡中,北京匡时以14.95万元成交的那幅是典型的勉唐派作品,而中国嘉德和北京匡时流拍的两幅吉祥天母唐卡,其绘画风格都有钦则派的特点。我个人最为欣赏的是流拍的那一幅,它也是三件作品中钦则派画风特点最为显著的一幅。这幅唐卡的殊胜之处在于:
从造型上看 主尊吉祥天母造型呈现夸张优美的舞态,画面富于动感,背光火焰燃烧到空间中,旗帜绳带当空舞动,天母和空行母的身体修长,手足柔美,指、趾皆长,在尖端有上卷肉,就连主尊旁边的摩羯、狮面空行也不甘居于陪衬的角色,在有限的舞台上,扭动着自己的身体,生机无限。
从人物造像细节处看 钦则派的人物多以怒相神为主,形象生动鲜活,人物毛发有虚实变化,对身体重要器官的表现大胆而夸张。吉祥天母是藏传佛教中重要守护神,其造像无一例外的呈现威严、恐怖的忿怒像,而此尊天母造像,弃绝了制约一般画师的绘画模式,含蓄而略带趣味的形象中藏有耐人寻味的内在之美,左侧蓝色身的摩羯空行母倒是凶相毕露,巨齿獠牙,形象十分可怖,将钦则派怒相神的魅力显露无遗。值得注意的是,此幅唐卡中对三位佛母的乳房和生殖器官(蓝色摩羯佛母)均有夸张、大胆的刻画,让人乍一看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佛教的艺术,这正是12世纪克什米尔妖娆的西域风格在钦则画派中的延续。
从背景设色看 钦则派画师固守着传统的单色基底,通常以蓝色为主,基本不见其他画派背景中的青绿山水,色彩搭配考究,细致,善于控制相近的同类色,制造出虚实变化,闪烁跳动的幻觉效果。
正是这样一幅特色鲜明,画风罕见,造型别致的吉祥天母唐卡,估价仅1万-2万,但最终还是流拍了。可见,国内藏家朋友们并没有充分的关注其背后的价值。如果不是真正热爱唐卡这门艺术的人,不会花费时间去学习、研究、思考它,这也是国内市场唐卡拍不出好价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外的唐卡藏家,基本都是藏传佛教的狂热粉丝,醉心于对藏传佛教不同阶段历史、教义和唐卡中各种图像符号及其变化的研究,并不断有唐卡研究的专著出版,这是国内藏家需要学习和提高的部分。不懂藏传佛教教派历史,不懂唐卡中题材的象征意义,不懂西藏绘画风格的演变,只凭感性判断,寄希望于套用其他艺术的评判标准来认识唐卡是不行的,那样就如同那摸象的盲人。
老唐卡收藏魅力无限
唐卡既是艺术品,在佛教信徒那里它更是实用的修行法器,是供信徒焚香礼拜,作为对境修行的宗教圣物。藏传佛教根本不需要“艺术”、“作品”之类的概念,自然也没有所谓的“唐卡大师”等世俗级别,而是将其视为修行的一部分来认识和践行,这是过分强调个性和自我的我们所未曾有的艺术体验。存世的一幅幅老唐卡,正是历代无名大师集体描绘佛法的殊胜之境。画师把对佛祖、菩萨的敬畏、恭敬之情画进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永远不能为世人所看到的装藏唐卡也绘制得毕恭毕敬,因此大多数的老唐卡都是度量精准且如理如法,不会出现任何不合法制的现象,即使有的作品会因画师才能的局限而略显稚拙,但绝没有因画师画技娴熟而草率应付作品出现,这正是老唐卡魅力所在,也是藏传佛教绘画之所以精良感人的甚深秘密。所以实事求是的说,现今对唐卡艺术的价值判断依据还没有系统的建立起来,对唐卡价值的估价自然也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高度。(文/于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