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制造业受双重挤压 以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升级

  • 发布时间:2015-08-13 07: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国制造业目前正受到双重挤压,即部分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劳动成本、商务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农业领域也面临着低效率、低附加值、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问题。如何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现代产业界限日益模糊,工业服务化,服务产品化,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与趋势。推动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用跨界融合的理念,即在制造业和农业两大产业中嵌入知识含量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作用,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国际国内经验表明,推动生产性服务环节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与做强做专做精制造业密切相关。这样做,既能释放服务市场需求,培育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又可让制造业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主业”,是“一举两得”的选择。二是推动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在最终产品中增加更多的服务元素,实现服务化经营,从而增加制造业盈利的空间。三是改变过去制造业“重物质要素、轻服务要素”投入的传统做法,更加注重投入“研发设计、软件信息、质量控制、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融资租赁、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给制造业的身体装上“聪明的大脑”,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四是改革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方式。过去强调较多的是在工业制造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但这有明显局限。我们不仅要重视制造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更要把信息化渗透于生产价值链全过程,并实现网络立体式深度融合,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产业环节整合在共同的网络化信息平台上,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若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依托这个平台推动服务与制造全价值链深度融合,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支撑“工业4.0”、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推力。

  土地、资本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外部知识和服务要素的投入与运用。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发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联盟,积极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利用现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全程闭环式运作,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领域分级标准,重点突出安全食品检测、绿色食品检测、有机食品检测和功能食品检测4个层面,打造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标杆与品牌形象;高度重视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结合,让农民、农业从互联网的普及利用中提升开拓市场的能力。二是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村电商已成为盘活农村资源、搞好农产品流通、服务“三农”的重要支撑,要把发展农村电商放到重要的位置。鲜活农产品物流是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短板,要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加快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三是健全农机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上下联通、资源共享”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开展示范推广、农机作业、技术培训、销售维修、信息咨询和中介等多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化服务机制。四是完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坚持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用标准化的理念和规程规范指导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重点要建设标准化信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标准信息资源透明共享。建立“按标生产”、“凭标流通”,强化标明产成品的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以推动完善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点为抓手,全面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五是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农村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公共公益性,服务对象量大面广且大多是处于市场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民和农业企业。通过构建人才服务网络平台、科技资讯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装备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和整合资源,降低农民或农业企业获取、利用这些资源的成本,增强他们使用现代服务要素的偏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夏杰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