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仁术走阡陌
- 发布时间:2015-08-12 01:30:47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文博
盛夏时节,省城专家,下乡进村,治已病,防未病,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连续9年义诊,开展农民健康百村工程。来一个,诊断一个,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患者从病痛中解脱,“治愈一个,等于帮到一个家庭,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大医博爱,行走阡陌,南中医的专家用行动这样缓解农民看病难、治病贵的难题。
身怀仁术行走阡陌
近日的一个下午,南京中医药大学8位博导、硕导顶级专家教授,冒着炎热酷暑,赶乘大巴车前往苏北大丰市。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戴慎教授,刚刚从无锡出差回来,紧接着马不停蹄地一起赶赴苏北农村。
这已经是戴慎教授下乡义诊的第九个年头了,“只要能赶得及,每次活动我都要参加的,只是想着为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华浩明教授和吴承艳研究员等义诊专家,与戴慎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都了解,现在到医院看病,动辄上百上千元,老百姓不免叹息生不起病。乡村还有一些老百姓有病都不去看,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强忍着、熬着,好不容易等来了专家,不论多早、多远,都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王秀兰今年58岁,类风湿已经折磨了她近十年,本打算近期去南京找专家看看的,碰巧的是,这次听侄女说有省里类风湿方面的专家过来义诊,一大早就过来了,可惜人太多,只排到赵波副教授下午的号。
赵波尽快诊断后,开好单子,还嘱托了一堆注意事项:禁吃海鲜;如果有感冒症状,要尽快用头孢;平常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腿力舒展动作,要轻慢,不能不动,也不能多动。
“省里专家下乡,到家门口来看病,这就是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方便。”同样前来就诊的杨开莲说,“能经常有就更好了!”
仁人之心感同身受
仁爱之心,是医生必备的医德,更应见诸于行动之中。基础医学院院长马健教授经常这样教导学生:“要理解患者的痛苦,只有感同身受,体贴细致,才能获得患者的信赖。”
在他的诊视过程中,你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尤其是对年龄大的患者,“身体维持得不错,到了您这个年龄保持得这么好,难得!”给患者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已经84岁高龄的吴士林,对这句话很是受用,对于马医生给的建议,听得也格外认真,“以后尽量少开大黄类的药物,年龄大了,这种药剂有些猛。”
76岁的高长安,半年前被查出小细胞肺癌,进行了手术,并持续进行化疗中,现在有种无力感,希望辅以中药,加以调理。戴慎教授则建议他每天到有水面的地方进行深呼吸两个小时,等到稍微好转,有力气发声,还可以喊两声。对于开出的药方,戴慎也做了认真的嘱托,先泡一小时,然后煮45分钟,把药倒入碗中,再泡45分钟,熬好倒出,最后将两次熬好的药混合,再熬制成一碗服用。
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李益生教授,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付丽媛副教授,针灸推拿学临床与科研、教学成就突出的姜劲峰副教授等,无论哪位专家教授,义诊中都以无限的耐心、爱心,唤起患者信任的能力、生存的勇气。
代代相传薪火不灭
除了9名义诊专家,在义诊现场还能看到身着红色T恤、来回穿梭忙碌着的志愿者们。据带队老师朱昭平介绍,此次大丰义诊活动,学校共有41名同学前来参加,这批“90后”的表现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其实大家身边就有很多草药,帮助我们治疗预防一些疾病。比如山楂、决明子、黄芪、绞股蓝可以用来调节三高;藿香可解暑;薰衣草、百合能缓解疲劳,加强睡眠……”中药班的李想给大家介绍着常见常用的草药。
“阿姨,您的血压有些偏高,平时可以多吃些萝卜、芹菜,效果不错。”血压测量小组的同学们边测量边给老乡们提着建议。
记者恰巧碰到了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钟佳卫,他说虽然出自中医世家,但家里人认为学习中医还是应该到中国来,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成为像专家们一样厉害的中医。
抄方组的同学们则认为,这是难得的实战机会,在这里能听到症状,看到专家处方,这比书本知识更吸引人。
这次活动,姜劲峰还特意把他带的研究生带了过来:“传给他们的不能仅仅是医术,更要从老乡们对我们的热切期待,感受那份医德仁心。”
看着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脸庞,院长马健说:“我们的事业肯定后继有人,也能发扬光大。”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