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荒漠深处绽放“紫色希望”

  • 发布时间:2015-08-06 06:42:0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回想起当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文仍心有余悸,但如今却愁容不再:“仅仅过了10多年,红寺堡这个西北最大的扶贫移民聚集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尤其是随着葡萄种植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我们坚信‘紫色希望’越来越近。”

  红寺堡区委书记徐军介绍说,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区20多万移民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宁夏平均水平。如何真正让移民新区百姓致富奔小康,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教授来到红寺堡调研发现,虽然地处沙漠深处,但红寺堡自然禀赋独特:地处北纬37度至38.2度,每年日照3300小时,降雨170毫升,蒸发2700毫升,土壤PH值为7.2至7.6,昼夜温差10多摄氏度,是酿酒葡萄最佳种植地区。经过专家再三考察鉴定,2007年,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决意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最初,村民对种植酿酒葡萄并不认可,他们认为这种葡萄3年才挂果,5年才进入成熟期,周期太长,前景不看好。红寺堡区林业局局长王青山告诉记者,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葡萄,政府每亩补助1300元,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架杆、免费施肥,但响应者依然寥寥无几。

  “做就要做到底!”红寺堡区区长丁建成决心很大。2008年红寺堡区一方面整合自治区各种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动员干部和经营大户带头种植。2010年,当看到绿油油的葡萄园发展起来,村民渐渐看到了希望,也都跟着种起来。2011年以后,随着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国内诸多葡萄酒企业入村入户整批收购。2万亩,4.8万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4年底,红寺堡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9.14万亩。

  此后,浙江、陕西、内蒙古、山西等国内28家葡萄酒生产企业陆续落户红寺堡,完成投资22亿元,建成葡萄酒厂6家,酒庄12家,葡萄年加工能力近4万吨。

  常言道,好酒也怕巷子深。葡萄种上了,生产企业来了,但要做大做强,关键还得开拓市场。

  “我们有勇气闯出一片市场。”原来主抓农业、现任红寺堡区委宣传部长的郑亚亮告诉记者,他们坚决不走“贴牌”发展之路,要亮出自己的品牌。“依靠红寺堡自然禀赋优势的‘地利’,借助红酒消费市场日趋火爆的‘天时’,外加一流管理和酿制工艺的‘人和’,我们坚持自产自销。截至去年底,我们酒庄年销售150吨原酒,利润达500万元,预计3年后酒庄产能将达2000吨。”汇达阳光酒庄的李经理介绍说。

  谈及葡萄产业的发展前景,王青山信心十足:论规模,种植面积近10万亩;论品牌,目前红寺堡已有汉森、凯大赛仕丽、紫尚、瑞丰等一批国内知名葡萄酒品牌。荒漠深处绽放的“紫色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