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以前都不愿意来, 现在都不愿意回”

  • 发布时间:2015-08-06 01:00: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记者 陈新洲 李峥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最初,在北京海淀中关村的人才不愿意过来,现在却不愿意回去,我还要劝他们回北京。”在秦皇岛恒业世纪的新厂房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颜虎生说着从北京海淀到秦皇岛发展半年来的变化。

  去年12月,从事消防应急产品研发的海淀高科技企业恒业世纪,把约两成的生产研发环节拓展到秦皇岛。占地40亩的新厂房计划建设7条生产线,公司37个人中有5个人是从北京过来的。“公司现在北京承担主力研发,秦皇岛负责创新链上的装配。”

  “我们在这儿更接近客户,节约成本。”让颜虎生更确信“来对了”的是人才对当地环境的评价:当地政策、物价、住房、教育、交通都“很给力”。

  一个是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一个是拥有产业基础的沿海开放港口,一年来,以协同创新为纽带,北京海淀区与河北秦皇岛对接了5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促成一批创新企业开拓京冀两地新空间。

  在中科百捷副总经理杜华明看来,两地“创新链”的打通则更有吸引力。“中科院的能效管理创新成果可以在秦皇岛转化落地,这儿有政策、资金、孵化环境,公司还买了两千多平方米的新办公室,我们计划等成果更好地‘落地’后,推向新三板。”

  创新成果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千方科技副总经理贺经鹏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出租车、公共交通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诞生在海淀,秦皇岛则给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市场。”

  贺经鹏说,两地政策支持下,秦皇岛3629辆出租车将免费安装信息系统,实现一键报警、灵活调度等。未来,公司将在此建设研发中心、产业园,并建设北方片数据中心……

  一年多来,已经有50多位类似的企业“选手”,依托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灵活机制,向协同创新的目标全力冲刺。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孟涵说,2013年起,园区内不少创新企业开始了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转移与对接。“那时候,企业的探索很急迫,却又是零散无序的。于是两地政府开始了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对接探索。”

  2014年5月12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成立。中关村核心区数十所高校、百余家科研院所、各类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优质创新资源开始辐射秦皇岛。

  “然而,完全靠产业转移,很难形成协同创新。”孟涵说,关键是要给产业链、创新链打造完善的平台。

  于是,两地进一步打通政策,成立分园合作共建机构,“一事一议”推进项目落地,并调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力量,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服务机制。

  “可光有企业、产业对接还是不够,创新企业落户其他区域,往往面临一堆问题,难免会有水土不服。”北京海淀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总经理关耀渠说,创新创业离不开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这就需要“把中关村搬过来”。

  现在,海淀的漫游世纪孵化器模式也落地秦皇岛,一个3万平方米空间的科技创业孵化器“e谷创想空间”正加紧装修,迎接创业者。

  “感觉这里和在海淀中关村一样,渐渐也开始拥有创业氛围、生态。”抢先入驻的创业者魏炳林如是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