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迈过地方车改几道坎

  • 发布时间:2015-08-05 06:21:0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地方车改普遍未进入实施阶段,原因不一。由于地方情况千差万别,行政需求因地而异,将中央的车改政策细化落地绝非易事。但是,公务用车制度亟需改革,各地应高度重视车改任务的落实,以坚定的决心,有效的举措,集思广益、积极推进,迈过车改的“利益坎”、“落实坎”、“监督坎”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车改革已近尾声,地方车改却刚刚起步。距离地方车改的“时间大限”还剩5个月,目前只有几个省份亮出车改方案,地方车改普遍未进入实施阶段。

  公务用车制度亟需改革,已是社会共识。长期以来,公务用车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频发。今年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3920起,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最突出,占30.6%。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保有量逐年攀升,实物供给公务用车的必要性逐渐丧失。为了压缩政府开支,规范公车使用,并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有必要对现行公车使用制度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构建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各级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减少和预防腐败都有积极意义。

  面对这样一项道理清晰、方向明确,且中央层面已率先破冰、做出示范的改革举措,一些地方却表现出踯躅不前、议而不决的观望态度。究其原因,有的是“不愿改”,有的是“做不好”。公车改革涉及面广,牵扯到各个层级部门和个人的具体利益。一些人原有的专车待遇取消了,没有了司机随身,办点事没有那么“方便”了,享受上的落差不是一星半点;也有人将公车看成身份地位的象征、行政级别的标志,告别公车也就没了面子。如此认识和心态,是改革的巨大阻力。

  也应看到,公务用车的基层改革确实存在诸多难点。级别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不同、条件不同……地方情况千差万别,行政需求因地而异,将中央大的车改政策细化落地,科学制定车补标准、实现改革预期目标,绝非易事,一些地方推进改革也就更为谨慎。然而,这些沟沟坎坎绝不是拖延改革的理由。中央的改革要求已经明确,广大群众对改革十分关注,各地更应高度重视车改任务的落实,以坚定的决心,有效的举措,集思广益、积极推进,将车改的几道坎稳妥地迈过去。

  首先要迈过“利益坎”,尽早摒弃观望心理。公车制度改革必须推进,晚改不如早改,被动改不如主动改。不管是谁的既得利益受损,都要认清形势、主动适应,切断对蝇头小利的念想,不得拖改革的后腿。其次,要迈过“落实坎”,紧密联系各地实际搞改革。车补标准既要保障公务出行,又要避免浪费,还要适应各地发展的现实需求,就必须在制度设计上统筹全局、精细到位,宏观微观都照顾到,为动态调整留出余地。这方面,中央已为地方预留出了政策空间,各地应因地制宜,将政策用好用足。第三,要迈好“监督坎”,始终把握好改革的质量和方向。保留公务用车的,不能再“屁股底下一栋楼”;进入车改范围的,也不能“拿着补贴有车坐”。

  还需指出的是,一些地方已经研究制定了车改方案,却迟迟不愿公开,担心一经披露会受到正反两方面舆论包围,结果“犹抱琵琶半遮面”反而引发质疑,此举实无必要。全面深化改革正处关键之年,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及时解疑释惑、采纳意见、增强信心,用改革的实质性举措回应群众的期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