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民在家“点单”合作社上门服务

  • 发布时间:2015-08-04 04:31:3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涂玉国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剩下的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出现了“青年人不愿意种,老年人种不动”的现象。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为一道难以破解的“三农”新问题。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以来,探索采取土地全托管和半托管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从机耕、播种、育秧、插秧、植保、收获、销售全过程“一条龙”式的服务,或者根据农户需要提供“点单式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襄阳新模式”。

  解开了“谁来种地”的结

  “我今年种了15亩麦子,亩产900多斤,收入1000多块钱,去掉360块钱的托管费和50元收割费,每亩还能收入五六百块,算一下,麦季能搞八九千块钱!”7月12日,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周垱村二组周明江笑哈哈地对记者说。

  今年70岁的老周,老两口种了20亩地。

  “我都不能劳动了,还能收这么多钱,多亏有了合作社,要不然,我们真是没办法!”周明江说。

  周明江种地方式的变化,见证了双丰收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2008年,时任襄州区王河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宋涛,下乡时碰到正在插秧的周明江,因为年龄大、身体有病、弯不下腰,他只好爬在泥水里,插一下挪一下。

  这个景象一下子刺痛了宋涛:现在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老年人种不了地,能不能专门为农民提供服务?

  2009年,宋涛发动7位农民,合伙购买了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初步形成了耕种、插秧、收割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考虑到农民即使种不了地,也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实际,同时也是为了降低风险,他们采取土地托管的办法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提供土地全托管,即农民交纳一定托管费后,由他们负责提供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提供半托管服务,即根据农户需要进行各个生产环节的“点单式服务”。

  周明江是第一批享受到“点单式服务”的农户之一。2009年,他与宋涛签订了耕地、小麦收割、水稻插秧等半托管服务。

  “进行土地半托管,既省钱,又省力。”周明江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托管协议,每亩机械插秧收费80元。当时,如果请人工插秧,2个人一天才能插完,要付工资160元,加上管饭、烟酒等,每亩地最少需要200元。“算下来,15亩水稻,省了近两千块钱呢!”

  土地托管后,不仅省钱,而且增产增收。周明江说,“机械插秧,秧苗均匀、通风效果好,每亩增产100斤以上,全年算账,又增收三千多块钱!”

  2010年12月,经过一年探索,双丰收农机合作社正式挂牌运作。宋涛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秋,由于年纪增长、体弱多病,周明江把土地交给宋涛实行全托管,每亩小麦只需交360元,从种到收,老周都不用管了。收获时,直接在田间地头结算费用,一切就OK了。

  土地是自己的,交点钱让别人种管,收的粮食也是自己的,这种土地托管服务的方式,老百姓容易接受,纷纷把地交给合作社托管。

  合作社托管的土地迅速扩大,由2009年的1800亩,到今年上半年,共托管土地6.4万余亩,托管范围涉及湖北、河南两省11个乡镇。

  抱团发展实现服务“一条龙”

  宋营村一组宋大学,是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发起人之一。

  2010年,宋大学拿出5万元资金入股。2011年,合作社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一台乘坐式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60亩,收入4800元。当年年底,老宋分红1.6万元。到去年底共分红9.9万元。

  “这几年分红的钱,早把机械赚回来了,并且本还是自己的!”在采访中,宋大学乐得合不拢嘴,“今年至少还能分红三万五千块!”

  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机械出机械,通过几年探索,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带资金入社、带机械入社、带土地入社、带技术入社和混合式入社等多种合作形式,农民抱团入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2014年秋季,张家集镇史畈村十组种粮大户韩巨正,带着100亩几年前流转来的土地和拖拉机、收割机等一批机械加入合作社。

  为什么要加入合作社?韩巨正算了又算:单凭自己实力,没能力购齐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的机械,加入合作社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社平台大、资源广,可以实现机械、技术、良种等资源的共享,可以集体议价,降低种子、农药、化肥价格,承揽更多的机械服务。

  入社后,合作社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韩巨正带来的土地进行了土地平整,200亩高度落差不超过8厘米。精细整理后的土地,机械收割、耕种、插秧等效率提高20%,并且节水、便于田间管理,亩均增产100斤以上,一季增收2万多元。

  为了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合作社聘请了专业财务人员,采取分类统计、分类结算、分类分红的办法,既保障了社员的利益,也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实现了双赢。

  去年,合作社共提取服务经费100多万元,兴建了一座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基地。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新探索

  一粒小麦从种到收,涉及到购种、耕地、开沟、播种、施肥、植保、收割、晾晒、销售等十余个生产环节。

  双丰收农机合作社成立之初,只能提供耕种、收割、插秧等生产环节的农机服务,通过几年滚雪球式的发展,先后购买了开沟机、打埂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为提高机械利用水平,合作社在土地托管服务时采取整村、整片推进的办法,实现了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

  规模化经营,一个直接的好处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宋涛说:“合作社托管土地多,在买种子、农药、化肥时需要量大,价格优惠,每亩可节省投资五十块钱。土地成方连片后,机械操作既省时省力,又省油,一季每亩地又能省五十块钱。两样相加,等于每亩地节省投资一百块钱。”

  规模化经营,还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宋涛曾从事农技推广20多年,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过去,我们要推广一个新品种,跑断腿、说破嘴,老百姓不愿意种,现在,我们自己引种、自己试验,成功后进行直接推广,省掉很多环节。”

  几年来,合作社共引进推广水稻黄花占、小麦豫农949、华麦2号等新品种20多个,推广硬盘育秧、生物配肥、卫星导航插秧等新技术10余项。

  襄阳市农委调查数据显示,双丰收农机合作社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每亩地增产150斤,增收160元左右;而在种子、化肥、农药、劳力投入上节约150元。每季每亩地为农民增收300多元,仅去年一年,就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

  合作社推行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除了带来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襄阳市农委主任李光河说,“现在一些地方推行的土地流转,如果流转规模大了,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工业化、城镇化吸纳不了这么多人,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流转给工商企业,出了风险连租金都无法收回;流转租金高了,会向非粮化、非农化发展,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风险。而托管经营,土地权属不变,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农户进退自如,深受农民欢迎。”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襄阳市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服务为基础,以土地托管为手段,在不流转土地的条件下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种经营模式,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新的实现形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