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城市发展新引擎
- 发布时间:2015-07-30 04:29:54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白晓 本报通讯员 宋佳
今年底,青岛地铁M3号线北段将通车试运营,预计明年底实现全线开通试运营。届时,地铁将不仅仅以交通工具的意义存在,沿途各地无疑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城市空间布局新起点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迅猛增长,青岛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顽疾。
青岛市政府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隋映辉认为,城市的运行效率大幅降低,将直接导致市民通勤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增加,严重制约着青岛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步伐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地铁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是准时高效,尽管青岛地铁M3号线开通运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但隋映辉教授认为,仅靠一条线路的作用有限,未来各线路陆续开通后形成的轨道网,才能承担起市民出行的交通大动脉的重任,才能真正改善交通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除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轨道交通还可以逐步缩小城市南北差距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隋映辉认为,目前青岛相对完善的城市设施基础资源,以及优秀的人才主要集聚在市南区。地铁M3号线的延展,将打通青岛火车站及中山路商贸圈、前海历史风貌保护区、青岛核心商务区、青岛中央商务区、四方东部商务区、黑龙江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李村商圈、青岛北站商务商贸区等区域并将其紧密结合。这将有力带动相对滞后的北部区域的发展。譬如老沧口区中心所在地的青岛火车北站,将随着轨道交通的建成呈多元业态崛起,与城市公交一体衔接,成为实至名归的重要区域交通枢纽。对于西部老城区,轨道交通也将整合西镇到火车站再到中山路的众多商业业态,把传统意义上“逛街里”的中山路商圈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范围,使中山路重新焕发生机。
商业与地产的纽带
老青岛人口中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宁要市南一张床,不要李沧一间房”。青岛市工商联房地产行业联盟秘书长龙江认为,轨道交通将重塑市民对于时间和距离的概念,诞生一批“住在哪里不重要,周围有地铁很重要”的“地铁生活族”群体。
龙江认为,轨道交通是地产经济与地产商业的纽带。商业地产借助轨道交通运行的“东风”也将迎来新机遇,特别是轨道网络形成后,人流密度和强度都将是空前的,沿线站点地段更是寸土寸金的财富叠加,商业品质的升级换代,各大商圈面临“重新洗牌”,规模化商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届时强者更会强,还将诞生更多城市新亮点。
“地铁在填补岛城地下交通空白的同时,还有望会给青岛的房地产市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发展。地铁的方便快捷以及成本不断降低的出行方式,将使地铁沿线的房产逐步升温。”青岛经理人俱乐部常务理事长冯显泉说,在目前青岛市房地产市场仍是供量大、存量多的环境下,打通地铁“大动脉”对于岛城的房地产市场而言,的确是一大利好。
同时,冯显泉建议,地铁盘固然有出行便利、商机多等优势,但离地铁进出口过近的项目人员流动多,治安环境不佳,噪音等弊端也不可忽视。此外,若缺乏像教育、购物场所等周边的配套,地铁盘的意义也就只剩下交通便利。只有周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跟得上,地铁房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孕育新的文化带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俗专家王铎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化地域具有选择性,地铁大动脉的打通,使过去青岛单一的“南辕北辙”的城市文化,向着多区域的“平行文化”转化,可实现新时代文化青岛自南至北的大融合。
在王铎眼里,未来的青岛,将会实现“南中北”紧密相联,平行发展,互为补充,真正从文化地理上凸显出青岛特色,彰显城市个性。
“不仅如此,地铁时代的到来有助于形成青岛新的文化带,使青岛由南至北的三个历史文化街区连成一线、连成一片。”王铎说,目前青岛已形成的三个文化带,分别是前海一线欧陆建筑文化街区,四方传统民俗文化街区和李沧历史工业文化街区。借助地铁,沿线旅游文化带将由南向北逐渐转移和放射性延伸,形成新的文化经济带和旅游文化带,突破交通瓶颈的限制。
新的文化带形成后,青岛城市北部文化设施闲置、南部文化设施拥挤的“怪圈”有望逐步缓解。王铎说,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艺术馆等各种设施,也会随着地铁沿线由南向北聚集,在四方和李沧文化带形成新的文化聚集圈。南部中部北部各个区域的文化良性互动,有机补充,也会充分提升城市教育、文化、休闲和旅游的功能。
王铎建议,轨道交通还有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和品格的责任,要事先做地铁沿线“文化准备”工作。他说:“若通车后周边地面配套文化设施偏少,忽视文化、旅游、观光设施等规划,则其人口聚集的力量也会随之减弱,无法形成新的文化聚集地。因此配合地铁作文化方面的规划,为文化预留出相当的空间,打造城区文化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的区际文化中心,就显得十分必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