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生为圆航天梦

  • 发布时间:2015-07-24 05:53:1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7月,骄阳似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十七所一个并不大的办公室里,一群年轻人或埋头疾书或出声询问,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位老人,面带笑容为大家答疑解惑,这位老人就是现任十七所型号副总师仲伟生。70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来所里“上班”,指导年轻人,为航天事业发挥余热。

  20年前,我国某型号导弹试验发射迫在眉睫,这时出了个事故:发射前的检验过程中,本该绝缘的某装置的控制信号线被发现接到机壳上去了,在某种情况下会使该信号不受控,导致导弹飞行失稳。

  如果将导弹拆了重新处理,试验队员心理压力会很大,而且弹已立起来,拆起来会很复杂;如果不拆,又有风险,在连续失败两次的情况下,已不允许再有意外发生。

  项目负责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十七所仲伟生连夜紧急分析测试后,决定照常发射,并第一个签下“保试书”。事后,试验圆满成功,证明了他“弹体经导线引线和壳相接,有一定阻值,不会使得线路完全短路从而影响到飞行试验”的论断,更使在试验中签承诺书这一举措日后慢慢成为航天试验的惯例。

  那一年仲伟生53岁。这位解放前出生的农村娃儿,已经成长为中国航天重大型号的领军人。认定了这辈子要干好航天的他,展现出背负重大责任敢于担当的勇气。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十七所刚成立,缺人、缺资金、缺技术,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仲伟生要来的决心,“虽然所有的工作都是新的,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但是,要想为国家造出急需武器就应该去研究所,一个新的研究所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价值。”

  于是,仲老跟着团队参加了十七所参与研制的第一个型号导弹——中国第一枚固体导弹的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潜艇的空间有限,人进去的时候要弯着腰,甚至要爬着才进得去。里面温度高,不通风,环境十分恶劣,进去的人衣服都湿透了,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然而,试验这天,一级发动机点火后,喷火的“蛟龙”裹着水柱刚刚跃出海面,便失去控制,迅即偏离方向,超出安全控制,横空爆炸。为试射这枚导弹,中国此前已向世界各国发出公告:对某公海地区封海两个星期,这其实等于向世界宣布,中国要进行潜艇导弹试验发射。

  当晚,试验队全体队员们滴水未进,一夜无眠。找到了第一枚导弹失败的原因,于是决定改变策略继续进行试验。1982年10月,中国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首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在仲伟生心目中,做航天、干航天最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错误。

  十年前,某型号导弹在飞行试验中,级间分离出现异常,导弹失稳自毁。大家都不知道故障到底出在哪,因为测试时一切正常。

  试验后,大部分人员返回,仲伟生却依旧待在靶场看遥测数据,分析故障所在,随后回来做试验验证,发现由于设计问题,在级间分离过程中,某分系统受到干扰,导致发动机失稳。仲伟生第一时间指出了错误所在,说明了设计上的问题,接着又投入到了下一轮的研制试验中。

  “我为自己从事军工行业感到幸运,虽然中间起起伏伏,历经波折,但心里很踏实。”仲伟生平静地说道。

  1994年,仲伟生辞去了十七所副所长一职,和几位老同志专心搞技术。他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基金奖、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一等功等多个重大奖项,带过的团队中走出了好几位重点型号总师、副总师、项目总师。

  仲伟生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增添了浓墨的一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只要我还活着,那么我仍然会和大家一起奋斗!”这是一位航天老同志对祖国、对人民不变的誓言。 文/王子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