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进京证管理陷入围城怪圈 “限”字诀效应衰减

  • 发布时间:2015-07-19 11:14:00  来源:瞭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进京证的存留,实际上关系到未来北京治堵、治污的思路能否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转变

  一家财经媒体近日报道,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酝酿是否需要取消外地车进京“隔三岔五”办理进京证的制度。在笔者看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的大棋,政府职能向简政放权、便民服务扭转,以及在各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进京证为代表的车牌限外管理思路越走越窄,越早取消越得民心,越符合现代城市治理思路升级的方向。

  进京证本质属于一种行政许可管理手段。要办理进京证,需提供驾驶员身份证、驾驶本、机动车行驶本以及机动车交强险等材料。虽然办理进京证的过程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由于办理地点往往在城郊,车主动辄往返几十公里不说,排长队办理也是家常便饭。不仅如此,在办理完成后,车主还要将进京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下的醒目位置上,便于日后道路上的检查。整体看,由于设置这个进京证,需要高昂的社会总体成本,包括办证时间,办证所需经济成本,交警用于路面抽检所需执法成本、路面拥堵成本等等。

  用历史的眼光看,进京证起到了尾气环保控制、进京车辆信息管理等作用。但是随着限购和限行政策实施,上外地车牌逐步成为北京市民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就使得进京证的办理无比尴尬:住在城里的人要开车到郊区去办进京证,而且每周都要往返。更重要的是,按照这种“限外便己”的管理思路,天津、石家庄等直辖市、省会城市均可以设置自己的进城证。如此下去,古人留下的城门不见了,附加于行政区划的“行政城门”却发威,阻碍汽车社会的运转效率提升,羁绊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的步伐。

  有趣的是,早先外地车主可以办理为期半年的长期进京证,但随着进京证成为遏制北京人上外地车牌的重要手段,长期进京证不能办理了,外地车主只能频繁往来于六环附近的办证机构。当下,各部门各地都在简政放权,以便民的思路解决老百姓办证难。主要的发力点一是简化手续和所需各种证明,再有就是让老百姓少跑点路,少花点时间,少折腾几次。从这方面看,进京证的管理改革思路确实需要好好研究论证一下。此外,还应真正发挥互联网和监控设备的作用,用更先进、更便民的科技管理手段替代车证发放加路检式管理。

  交通管理政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以北京市为例,限行、限外、限购为组合拳构成的行政管理手段已经发挥到极致。但限字诀发挥出的边际效应却在衰减。因为要限行,所以要限购,因为要限购,所以要限外。限来限去,不知不觉间陷入管理的围城怪圈。而进京证的存留,实际上关系到未来北京治堵、治污的思路能否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转变。举例来说,目前的尾号限行和限购,能否以拥堵费、停车费调整等市场化组合拳替代?

  我国立法法已经明文规定,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仅仅依附于红头文件的限行、限购、限外,未来势必要沿着依法行政的方向进行变革。目前看,非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大城市中心区的限行能不能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找到上位法依据还是未知数。至于明显减损公民权利的各种限制行为,更是容易成为引爆点,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忠于法治精神,早日用市场化手段替代。

  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未来,北京全新的布局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近日闭幕的北京市委全会正式公布,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随后,北京规划委明确表示,将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至此,通州作为北京市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在相关规划正式亮相之际,未来北京的交通管理模式同样受到高度关注。作为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交通问题一直令各方头疼。能否抓住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机遇,以及有序疏散的趋势,使北京的交通管理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笔者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以及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为北京交通治理提供了立体、综合、长远“调理”的难得机遇。不同于以往管理者仅仅面对车路单一矛盾,只能在限字上做文章,未来可以伴随新的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交通问题的更高层次治理。而想让行政区划的边界被一体化的通畅打通,势必要调整行政限制管理的手段。文/南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