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朋网售“乌龙局”戏弄了谁
- 发布时间:2015-07-14 07:0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对“Bug价”并不陌生,国际眼镜品牌雷朋日前就因此发生“砍单”事件。无论是操作失误还是失误营销,这场乌龙事件都会令品牌信誉受损。法律界人士指出,甚至可能因此涉嫌欺诈。
任性“砍单”
据消费者韩丹(化名)介绍,他于7月5日在什么值得买推广信息中看到,雷朋官网正在做一款型号为Ray·Ban RB6345,2595,Size 52的眼镜促销,价格119元。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雷朋官网销售的其他光学眼镜价格均在1000元以上。在下单并支付货款后,韩丹称没有收到雷朋在往常购物流程中发来的确认邮件。并于次日得知,有消费者致电雷朋客服,被告知该购买链接为测试连接,无法向消费者发送相关商品。而韩丹自己的订单记录在不知情且未收到退款的情况下被取消。
事发后的两日中,雷朋始终没有向消费者做出回应。有消费者在微博、QQ等渠道组织联合维权。
7月8日,雷朋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向购买上述眼镜的消费者致歉,并表示订单要求已收到,会尽快安排后续事宜。韩丹表示,他已于10日收到了雷朋发来的致歉通知,并获得雷朋发放的促销代码,可以购买不超过人民币1500元的其他雷朋光学眼镜产品。
失误?炒作?
销售方单方面“砍单”行为,在国内电商运营中并不罕见。据了解,目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中也都多少有过类似“前科”。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表示,根据以往案例,网购中出现异常低价商品事后批量取消订单的情况,多因系统故障、业务员操作失误或商品缺货导致,但也不排除销售方炒作的可能。
一位接近雷朋的业内人士认为,雷朋此次出现“Bug价”,很可能是因为在设置价格时少写了一个零,导致标示错误,在没有退还消费者货款的情况下就从后台取消订单,或是因为雷朋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没有认识到及时向消费者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所致。但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认为,此前雷朋客服给出的“测试”说法让人难以接受。上述行业人士认为,一般网售商品不存在测试情形,很可能是销售方有意为之。赵占领认为,无论是存在操作失误还是出于营销目的,长此以往,平台和品牌都会因此而信誉受损。
牵累三方
受雷朋乌龙事件影响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作为导购网站的什么值得买和销售方雷朋自身。在什么值得买推荐的上述眼镜商品的链接中,编辑记录曾多次更新,并记录有“砍单”事件进程,收藏人数达到1295人,相关评论6204条,关注人数远超其他同类商品。
尽管能够获得原商品价格12倍以上的赔偿,让不少消费者表示满意,但北京商报记者在上述网页评论栏目内看到,仍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没有收到相关致歉邮件,无法顺利与雷朋客服取得联系。
对于雷朋来说,除了进行1500元返券赔偿的损失外,不仅平台和品牌的信誉都可能因此受损,还可能承受来自法律的风险。赵占领称,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下单并支付货款后,即确定与销售方签订买卖合同,如果销售方单方面取消订单属于合同违约,根据《合同法》等相关规定,违约一方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销售方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犯罪等要素则有可能涉嫌欺诈,需要向消费者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陈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