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然”发掘绿水青山的价值
- 发布时间:2015-07-13 09:32:5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投资环境领域,可以改变金融的资本逐利属性,提高资本的品质,给资本赋予道德情操,使环境投资不仅是有利的投资,更是一种"善"的投资
--李卓智
作为一名绿色金融实践的探索者,李卓智很乐意在公开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眼下他正不遗余力地让更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点,“一条河流经治理后,自然资本价值得到提升,应该使投资者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从而使生态修复从负债变成投资,使区域环境治理有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在2015年于家堡论坛上,龙永图将德稻集团与三亚市政府合作的中国首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发展绿色金融的实际案例进行了重点讨论。
《三亚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是由三亚市科工信局牵头、地方20余个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具体推进实施的研究性项目,是三亚市政府重点督导项目之一。三亚市政府和德稻集团负责人共同组成了由李柏青副市长任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三亚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结果。“自然资本是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总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我们摸清正资产、负资产和核心资产。核心资产与主体经济相联系,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李卓智在论坛上介绍了GDP和自然资本双增长模式,并表示自然资本的投资回报是以系统收益的原则,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的服务价值中,这与PPP模式、评估体系等方面一起构成了投资自然资本的重要因素。
李柏青坦言,“三亚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乎他的预料。李市长表示,三亚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对三亚市自然资源的一次全面的梳理,为三亚下一步发展增强了信心,明确了路径。他还补充说,住建部把三亚市确定为“海绵城市”和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工程试点城市,对山海河林整个自然环境进行全面改善提升,未来三亚将与德稻集团开发新的合作模式,打通金融通道,在生态项目、自然资本基金、自然资本银行等方面深入合作。
让李卓智引以为傲的是,尽管自然资本投资理论在国际上早已提出来了,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实质的推动,直到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张城市级的、有规模的、自然资产负债表,“我们做的三亚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第一张。”
“我们对三亚市的自然资本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评估,把这个推出来以后,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到底三亚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哪一块可以重点发展、投资规模该如何,通过这张表都能看得比较清楚,希望这张表对当地政府以后的发展和决策有个好的理论依据。”李卓智说。
价值矩阵让投资选择一目了然
Robert Costanza(康世坦)是国际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SEE)创始人和首任主席,也是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大师团队的代表人物。康世坦2011年的研究显示,投资自然资产带来的商业、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回报率超过100倍。
在自然资产核算的基础上,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尝试使用价值矩阵的分析方法,力图找到对本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最具敏感性的关键自然资产,作为优先投资对象,对这些关键自然资产进行投资,能够带来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等整体潜力的最大化。“确定不同地区的关键自然资本的原则有两条,其一是稀缺性,比如对于北京来说,水的价值最大。其二在于移动程度。”李卓智解释。
按照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的价值矩阵理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然资本与GDP的增长速度,可以分成下列四类:
一是自然资本很高,GDP也很高地区,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新加坡也是这种地区的代表,这些地区不需要特别自然投资。
二是自然资本很高,GDP低速增长的地区,如不丹,风景如画,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低,幸福感强。就地区而言,中国的青海、西藏等地区也类似,这些地区需要加速GDP增长,也不需要投资自然资本。
三是自然资本低速增长,但是GDP快速增长的地区,中国和印度,就是奉行这种发展模式,经济腾飞,环境破坏严重。就地区而言,中国的东部就是这种类型,可通过投资自然资本提高GDP。
四是自然资本低速增长,GDP也低速增长的地区,如孟加拉、阿富汗、非洲一些国家。就地区而言,中国有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当时挖煤挖矿,一旦矿产枯竭,又没有完成产业转型,就变为被遗忘和被抛弃的世界。
“根据价值矩阵分析,显然第三种模式最有投资价值。就国家而言,最具有投资前景的,就是中国、印度这类经济发展快速,而环境保护不到位的国家。就中国国内而言,最具有投资前景的,是东部这些经济发达、但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李卓智说。
在李卓智看来,这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以不到地方政府GDP百分之一的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投入自然资本,可以使得本地自然资本的价值翻倍甚至增加10倍,改善环境、创造社会效益和软实力的同时还会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当地GDP的质量,帮助当地实现从土豪到绅士的质变。
“当下东部一些地方,有一种不良的思维,就是面对环境问题矫枉过正。一说治理环境污染,就限制产业、限车牌、驱赶外地人,造成实体经济的萎缩和整体经济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也受到损害。其实,双引擎发展模式的要义,并非在于禁止一边,只做减法,而在于实现双增长。通过投资自然资源,改善当地环境,同时实现GDP的适度发展,最终推动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李卓智补充说。
PPP模式值得借鉴
此前,传统的环保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法律约束和市场调节,如收取排污收费、环境税等。但是,仅仅用财政的钱来解决环境问题显然是不够的。比如,北京未来治理空气污染将要花上万亿,第一,都让政府掏钱肯定不行,第二,钱怎么投、投到哪里?投资完后要评估,风险在哪里、效率如何?第三,仅靠公益搞环保也不可持续。
李卓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选择,是用市场的钱解决环保问题。”他进一步解释:我们要探索用市场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使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携手。现在我们讲投资自然资本就是探索环境和环保的市场方法,现在的方法是靠财政,不是靠市场,而我们看中的是市场需求。
市场力量的介入,使环保的力量更为完备。去年底,国务院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提倡政府与私人部门为公共服务而通过契约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并且事先商定一个安全的退出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环境治理,一些利润高、风险低的环境项目都已经开发殆尽,剩下的都是情况复杂,中低利润的项目。单靠政府力量已经力不从心,未来环境治理需要PPP模式。”李卓智说。
PPP模式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环境服务的大买家,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有配套的融资方案。而有经验的第三方可以根据本地已有产业,对敏感环境区域周边的产业链进行设计捆绑,将高利润和中低利润的项目打包,整体推动、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和市场融资进行顶层设计,既能更好解决环境问题,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金融效益,最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赢。
“政府投资一部分,企业和民间配套一部分,按照资本模式运营,项目进行前评估机构进行一次自然资本评估,项目结束后再进行一次评估,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李卓智同时认为:“投资环境领域,可以改变金融的资本逐利属性,提高资本的品质,给资本赋予道德情操,使环境投资不仅是有利的投资,更是一种‘善’的投资。”
然而,目前中国尚无PPP模式治理环境的案例。李卓智带领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努力要做的,就是协同金融资本行业、自然资本行业以及可持续发展行业,推动中国自然资本的投资浪潮,发掘绿水青山的价值,造就美丽中国。
>>记者手记
当李卓智坐在天津香格里拉酒店34层的咖啡厅接受记者采访时,低头向窗外望去,正好看到了经过治理之后的海河在高楼林立之间静静流淌的景象,他说:“这便是投资自然资本的结果。”
李卓智是在2015年于家堡论坛年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的。本次论坛以“绿色金融与自贸区建设”为主题,由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主持,并邀请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柏青、德稻董事局主席兼德稻环境金融研究院院长李卓智、天津绿色供应链服务中心总经理穆玲玲、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元刚出席讨论。
据记者了解,在本次论坛年会前一天,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启动工作会议”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举行,这标志着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的《北京宣言》提出的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建设工作在天津全面展开。而此次于家堡论坛围绕绿色金融的基本情况、发展绿色金融的实际案例、自贸区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就是要充分发掘金融体制对于环保的根本性、全局性作用,探索新形势下的金融改革新方向,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加快推进于家堡低碳半岛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