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劲竹挺立重渡沟

  • 发布时间:2015-07-13 02:30:5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范亚旭本报记者陈四化张培奇

  18年前,重渡沟是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一个穷困闭塞的小山村,如今的重渡沟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村376户,95%的农户经营起了家庭宾馆,人均年收入3万元多元,家产超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农户越来越多。十八年巨变,要从潭头镇原副镇长马海明说起。

  开创景区开发“栾川模式”

  1995年6月,马海明开始任潭头镇副镇长,至2000年8月调任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期间,他带领着群众成功打造开发了重渡沟景区,创造了让群众依靠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重渡沟现象”。2011年5月,马海明在去栾川县抱犊寨风景区考察返回途中发生车祸不幸去世,终年58岁。

  如今,马海明已经离开4年了,而重渡沟的父老乡亲也真的靠旅游脱贫致富了,说起村里的巨变,他们总会提起马海明。回首18年来马海明用尽心血、历尽磨难和艰险开发重渡沟的历程,乡亲们心里都清楚。

  1997年5月的一天,为了考察重渡沟景区一条环游线路,马海明带领几个村干部和村民一起进山。“哪有路啊,不是陡得要仰看的山坡,就是随时都把人剐出血痕的灌木丛。”一起进山的村民李虎娃说,当快要走到一处草坡时,马海明一走神滑下了沟。

  “而这时我的身子像被谁使劲往下拽一样,怎么也停不下来,我干脆闭上眼,滑吧,看你能滑到哪儿。脑子里刚闪出这个念头,却忽然停住了,睁眼一看,是半坡上一棵横空而出的栎树,挡住了自己。”在《情系重渡沟》一书中马海明这样描述。

  “真险哪!脚下就是一道看不见底的悬崖,掉下去就没命了!我们几个在坡地上都吓瘫在地上了。”李虎娃说。

  差点坠身悬崖的马海明并没有停下开发重渡沟的脚步,为了山中勘查,马海明带着几个人决定从最难走的西水沟向南水沟穿越,谁知刚到山顶天气突变,风雨雷电交加。当他们艰难下山时刚穿过一棵大栎树20来米远,天空一个炸雷响起,回头看那棵大栎树被劈成了两半。

  山中坡陡路险,危险无处不在。在一次去山里现场勘探的路上,马海明乘坐的吉普车刹车和方向盘突然失灵。车头撞塌了路牙停了下来,坐在副驾驶座的马海明一头撞上了前挡风玻璃。下车查看发现,如果车停不下来,栽到路牙下面的石头堆里,人肯定没命了。

  重重的困难和危险过后,重渡沟景区如期建成,游人来了,重渡沟人富了。

  2004年,原本贫困的栾川县创造了以“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栾川模式”,成为全国贫困山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重渡沟现象”成为了“栾川模式”的发祥地。栾川县也成为全国首批17个旅游强县之一,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受尽委屈,仍是实打实干

  18年前重渡沟村人均耕地不足2分,80%是坡地,庄稼只能望天收,老百姓主要靠砍竹竿、卖木头,挣点小钱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破衣裳。

  重渡沟未开发前,每次马海明到村里都会跟村党支部书记贾文献说:“咱重渡沟的山美、水美,早一天搞旅游开发就能早点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997年重渡沟旅游开发被列入潭头镇政府工作项目并由马海明负责。可旅游开发要修路,修路就要砍一些竹子、拆一些房子,为了保护生态资源还不许村民上山砍柴……受到利益伤害的村民死活不同意,甚至觉得马海明是来“祸害”重渡沟的,有人在村墙上写“马海明滚蛋”,想逼他离开。

  “但马海明没有放弃,他说要拓荒重渡沟,首先得拓老百姓思想上的‘荒’,老百姓不理解,是没有尝到旅游开发的甜头。”如今已成为重渡沟风景区副总经理的刘海峰说。

  有一次,马海明在村口的菩提树下召集村民开会时激动地说:“咱们重渡沟这水、这竹子在洛阳可是独一份的!要是开发成旅游景区,将来你们家家户户住楼房、开宾馆,人人都能当老板,过几年都能开上小汽车,坐到自己家里就能数票子。”

  为了让重渡沟旅游业早日发展起来,马海明费尽心思去筹集资金,不惜用自家的房子做抵押,用个人信誉做担保……历经千辛万苦后,景区建成了,但如何吸引游客到此一游呢?马海明拿着重渡沟景区照片去洛阳联系企业,希望企业能组织职工到重渡沟免费游。凭借着他的诚意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打动了多家企业,就这样,一批批的洛阳人去见识了从未听说过的重渡沟美景,很快重渡沟景区便在洛阳旅游市场站住了脚。

  为了开发郑州市场,马海明抓住了郑州一个旅游工作会议的机会,硬是钻空子把资料放进了会场。会后有30多家旅行社与重渡沟景区签订订单,重渡沟景区也一下在郑州有了知名度。

  两袖清风,落下干干净净的好名声1999年7月10日,重渡沟景区开放后第一天,门票卖了500多块钱,然而,第二天仅进账100多元。在以后的日子里基本是:周六日收入较多,周一至周五根本没有游客,月收入不足1万元,景区运营陷入困境。

  就在这时,一个巨大的诱惑也在考验着马海明。一位李姓客商找到马海明后要求投资:“出50万元控股重渡沟。”“控股这事,门儿都没有。”马海明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对方不死心,再次找到马海明,并许诺景区由马海明来管理,每月工资不低于4000元。

  4000元,相当于当时马海明几个月的工资,而马海明笑着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如果考虑个人得失,我不会钻到重渡沟来吃这苦、受这罪、作这难。吃苦、受罪、作难,目的只有一个,就图重渡沟的老百姓能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你说,我能贪图多拿几个钱,把重渡沟卖给你?”

  2000年“五一”,重渡沟首次出现游客爆满的红火场面。以前买化肥都需要借钱的村民庞南可,当年开农家宾馆挣了近7000元,两口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咱这旅游开发可是弄对了,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当年建农家宾馆时,马海明投资盖一座房子极为容易。可他没有这么做,他跟妻子说:“要是咱盖房子了,那熟人、其他干部私建房屋怎么办?咱不能带这个头。”重渡沟渐渐火了,每家农户年收入最少都在10万元以上,可马海明却没有沾一分钱的光。

  是的,他啥也没落,但他落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好名声。

  马海明去世后,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在重渡沟人心头炸开。送行那天,重渡沟、抱犊寨的老百姓,马海明生前的同事、朋友,1万多名群众悲天恸地,都想跟“泥腿子干部”马海明告别。“这辈子他活得值。”妻子关长荣依照马海明的遗愿,将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重渡沟最茂密的那片竹林中,从此他可以日夜陪伴着重渡沟,陪伴着重渡沟的父老乡亲。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