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滴滴手握35亿美元怎么花?柳青:反正不会...
- 发布时间:2015-07-10 07:5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语
“20亿美元,滴滴会不会加入为国护盘的队伍?”面对记者的调侃,柳青哈哈大笑,“我很荣幸,但是你太高看滴滴了。”
两周时间,20亿美元融资,滴滴再次刷新记录。
“大家看今天的股市没,感觉怎么样?”今早十点半,滴滴打车总裁柳青一袭白纱裙现身得实大厦,暖暖的笑容挂在脸上,和记者开着玩笑。对于柳青来说,这个7月双喜临门,昨夜放下联想控股上市庆功宴上的红酒杯,今早就站在了滴滴发布新融资的宣讲台。
在两周前(6月22日),滴滴启动新一轮融资,最终在上周末完成。柳青说,“在中国的互联网史上,甚至全球的商业史上,这是单笔股权融资金额最高的一次。”新的投资人名单包含资本国际私募基金、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原有投资人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高瓴资本等继续跟投。
事实上,早在一周前,滴滴的这笔融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几乎在同一时间,融资进行过半,柳青发现,还有很多投资人非常有价值,难以取舍。因此,融资金额从15亿美元追加到20亿美元。然而这还并非最终数字,据柳青透露,20美元的融资金额还将进一步上升。
把手握35亿美金的滴滴放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什么概念?2012年,阿里巴巴完成雅虎股份回购后现金储备30亿美元;2013年,联想现金储备超过30亿美元;到2014年9月,腾讯的现金储备也只有34亿美金。
“20亿美元,滴滴会不会加入为国护盘的队伍?”面对记者的调侃,柳青哈哈大笑,“我很荣幸,但是你太高看滴滴了。”
当然,柳青和程维对这笔钱依然保持着“敬畏之心”。柳青称,我们最朴素的想法是,出行领域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不只是补贴,还有技术、产品、市场甚至大数据等很多层面。
在Uber意在中国成立独立分公司的时候,滴滴也在美国市场招揽人才,两位出行巨头之间的战火已经升级,新的剧本正在上演。
今天,对于新融资的背景、用途、滴滴未来的战略规划,以及如何应对Uber等问题,柳青坦诚作答。以下为《中国企业家》对话柳青内容节选。
CE:在新的投资人中,如何做取舍?
柳青:滴滴希望打造一个开放平台,相当于一个生态圈,有上下游、中间环节,我们希望把社会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整合进来,未来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正在探索金融服务类业务,比如保险。这次选的几家投资人,都能带来很多新的价值。
CE:融资主要用在哪里?会不会有投资并购?
柳青:服务整个平台的大数据,主要是技术经验开发和补贴上。滴滴在这个阶段做的是平台,马上会进入维护生态圈,滴滴希望能够结合到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投资、合作上的心态非常开放。我们会和投资人、潜在的投资人一起挖掘新机会。
未来,滴滴跟金融、保险、维修等方面的合作都会涉及,还可能会跟O2O企业合作,甚至是整车、卖车、融资租赁的企业,这就是全平台的魅力所在。现在大家只能看到司机和乘客,做大了之后是一个非常高频的APP。
CE:这笔融资中会有这么大一笔现金,主要应用在技术上?
柳青:去年8月份以前滴滴是一个纯出租车业务单元,去年8月19号,滴滴开始专车的业务,直到滴滴快的合并,还都是二元业务。在过去几个月,滴滴从二元业务进入到多元业务,除了出租车、专车,还有顺风车、代驾等等,多元化业务的投入会持续发力。核心是用户要什么,而不是我们给什么。未来,不会是7个APP满足7种用户需求,一定是一个APP整合所有需求。一个APP是最高效的,大数据会发挥作用,记住每一个乘客,每一个司机的使用习惯,这样的平台才有价值。
CE:滴滴的国际化进展如何?
柳青:融资后,滴滴已经有了35亿美金的现金,最主要的是服务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服务量是极大的这几十亿美元都会花到中国。今天滴滴从规模体量上已经是全球最大。经过3年辛勤的积累,我们发现,最终还是人才的较量,是产品技术的PK,对未来战略愿景的规划是能够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的。因此我们尝试在全球招揽人才,有很多的研究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的科学家愿意加入滴滴,在订单数据上时时的匹配,让不同的交通工具服务到客户,在技术难题上算是之最。所以国际化的探索,第一步在人才和技术合作方面。
CE:滴滴多条业务线如何划分?
柳青:滴滴的业务模式是这样的,出租车因为牌照的原因,有点像国营招待所,虽然服务一般,但它的质量能够保证,而且有发票;专车更像一个三星级酒店;ACE专车相当于香格里拉;顺风车是家庭旅馆,是社会运力;快车像如家,在量上能够满足普通人出行的需求,。滴滴的每一个业务都有清晰的战略定位。
CE:融资后,在多产品线上是否有侧重点?
柳青:这是一个节奏感和平衡的把握,滴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互联网平台最核心的是规模,一定要规模足够大。滴滴在专车、快车、顺风车上几乎是同时发力的,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举个例子,一个顺风车的车主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开顺风车的,周末休息的时候可能会转到其他服务,一天接更多的订单,这就叫协同效应。同样,滴滴在顺风车的投入,最后会使其他业务受益。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平时开出租车,周末可以当代驾司机。
CE:滴滴下一步如何和Uber竞争?
柳青:我想强调一个概念,就是差异化。好的竞争态势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这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企业都在找自己的运营哲学。滴滴植根于中国市场,我们要做多元化的平台,不是只专注于某一领域,这是与友军相比在竞争策略上最大的区别。其次,滴滴在中国起步早,有了3年机会。互联网在这个阶段,3年就像是10年的时间,非常快速。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更了解司机和用户,在算法上更适合中国。举个例子,有一个算法叫指派模式,一个叫抢单模式。滴滴顺风车用的是抢单模式,如果把订单直接派给车主,就没有社交性了。如果算法不行只能靠大金额的补贴让司机接单,长期是不行的,所以要把抢单、派单结合起来。
CE:Uber接下来要做一个中国自主的公司,会不会对我们有威胁?
柳青:滴滴是在做出行领域的淘宝或者天猫,是一个全品牌,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竞争对手。
CE:滴滴如何处置刷单行为?
柳青:在过去三年,滴滴把刷单当做恐怖主义一样在斗争。出行市场的补贴是滴滴快的创造的,一旦有了补贴很难避免作弊,这个情况的危害在于资源没有分配给那些按劳所得的司机,而钱被刷到了犯罪团伙或不劳而获的人身上,这个对行业是毁灭性。我们也有专门的安全部门。2014年滴滴和快的的出租车补贴大战时,作弊和反作弊方面练了很长时间。
其实,刷单跟补贴的力度相关。滴滴在补贴上非常讲究纪律性,如果平台的订单足够多,不需要每一单都补贴司机。这就是讲规模效应的原因,司机要在滴滴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订单,就不需要补贴了。未来的补贴更多的是给消费者,给新来的用户,给到司机奖励他的服务好,是这样一个流程。
CE:融资规模是怎样把控的?
柳青:公司做资本市场上的决策,无论融资、花钱还是上市,一定要为股东创造回报。一是支持公司发展,另外一个怎样最大化股东价值。这个阶段融这么多钱,对股东的回报是最大的。
CE:期内完成大量的融资,公司管理层会不会对公司失控?
柳青:我们跟投资人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各种汇报或交流,大家是很坦诚的关系。滴滴快的在3年内达到这个水平,融资那么高,绝对是一个超高速的发展。所以我们也一再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把根基打好,就像是你做运动,突然间把你放到百米冲刺的轨道上跑,对内功的修炼要求很高。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团队,不然滴滴快的不会合并的这么顺利。
CE:你如何看待“滴滴被资本催熟”这个说法?
柳青:之所以出现这样标题性的话,是因为滴滴和快的在资本市场非常引人关注。这个团队是非常清醒的,同时也很自信。在一些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别人,大家都看的很清楚,我认为不存在催熟的问题。
CE:在P2P租车业务上怎么考虑的?
柳青:滴滴平台已经是最大的车主平台,有大量关于车的需求,我们还是广发英雄帖。如果我们自己有精力做的就自己做,如果我们没有精力的业务,就会以参与的形式去做。
CE:滴滴进入公交车等市场,盘活了哪部分资源?
柳青:大部分公交公司是国营的,利润不太乐观,政府每年有巨额的补贴给这个行业。他们真正投入到改善体制和服务,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上的资金很有限。我们更多的从效率和从大数据上帮这个行业改进,具体怎么参与,事业部正在探索。
在公交上还有城市智能公交上,各地政府都邀请我们一起去找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有数据的结合,怎么能够把各地的公交体系,各地的班车体系做的更科学、更优化。
CE:你认为未来只有一个大的出行平台,滴滴的三个APP如何整合?
柳青:三个APP按照不同用户习惯都有自己的忠实用户,用户端我们会长期保留这3个APP, 1号专车和滴滴、快的有区别,面向用户群体跟滴滴、快的稍有不同。我们会同时发展,每一个APP都有用户的价值,确保这个价值不会在合并的过程中有所损耗。
CE:广州地方政府将推自己的互联网约租车平台,你怎么看?
柳青:其实,各地政府都在一个摸索的阶段,企业也是,今天的任何一种方式不可能完全是成熟。广州也在摸索阶段,我们和广州地方政府也有沟通,我们也了解广州遇到的一些问题,双方都在寻找合作点,这是一直在谈的。
记者:专车领域的政策一直不明朗,你怎么看?
柳青:历史都是在重演,30多年改革开放,每一个改革政策出台前都有各种矛盾的声音。比如说餐饮业,以前的国营食堂要用粮票,但是最后还是出现了私人餐厅。在餐厅吃东西难道不是比出行更重要吗?为什么餐厅拿到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卖菜卖饭,同时跟国营食堂一起并存。我相信每一个改革的行业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中间有矛盾是必然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