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平凉 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7-10 05:34:05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惠程华

  近日,记者在静宁县北部山区原安乡精准扶贫工作站,见到了姚河村第一书记、省审计厅双联干部刘伟,如今他又担任了原安乡精准扶贫工作站副站长一职。

  “现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双联帮扶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组成了双联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工作队,进村入户摸清家底,精准到户建档立卡。”刘伟告诉记者。

  静宁县谋划实施的“六精六准六结合”,不仅创新了工作方式,而且找准了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县组建了精准扶贫指挥部、乡镇扶贫工作站、村扶贫工作室,由双联干部、驻村干部、科技人员等组成精准扶贫工作队,形成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并通过定向结对、定点帮扶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来。

  静宁县的经验得到了平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近日,平凉市在静宁县召开现场会,市、县(区)主要领导和乡党委书记在现场学经验,找差距,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借力“静宁经验”,平凉市各级党员干部把精力集中在扶贫攻坚上、把心思凝聚在脱贫致富上,全市上下形成了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思想共识。各县(区)党委、政府认真履行扶贫攻坚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亲自抓谋划、抓推进。

  从2013年开始,平凉市就对贫困乡、村、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今年以来,又开展了新一轮信息采集核对,建立了覆盖县、乡、村、户、人的五级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了精准识别到户,建档立卡到人。(转3版)

  (接1版)

  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制作贫困村电子地图和视频资料,实行精准扶贫信息化、网格化、定向化管理,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推行了填报人、农户、包村干部、乡镇书记、县级包乡领导五级签字审核和公开公示制度,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分类甄别致贫原因,落实减贫人口实名制,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为抓精准扶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对照国家新一轮扶贫纲要提出的12个方面任务指标,以及省里提出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指标体系,平凉市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确设计年度目标,确定了全市脱贫目标和脱贫时序。从今年到2017年集中攻坚、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今年,全市减贫8万人,崆峒区基本脱贫。明年减贫8.5万人,泾川、灵台、崇信、华亭4县脱贫。2017年减贫8万人,庄浪、静宁两县脱贫。到2020年全市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县(区)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这几年,王自杰家的果园开始挂果了。虽然王自杰已年过七旬,但是他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他的脸上写满了靠产业拔穷根的梦想和希望。”这是灵台县独店镇帮扶干部朱红强在民情日记中记录的一段话。

  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平凉市在近年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基础上,要求各县(区)以全市现代农业“五个百万”增收工程为依托,在坚持牛、果、菜主导产业不动摇的前提下,以“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基本模式,积极发展薯、羊、猪、鸡、油用牡丹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富民增收产业。

  连日来,平凉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户和贫困村中,积极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推动“互联网+”与农村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适销对路的精深加工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企业+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帮扶干部+贫困户”的增收致富路子,夯实脱贫增收的基础。如今,产业扶贫的新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平凉市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之中,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已经在平凉全面打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