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 发布时间:2015-07-08 09:29:3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如何促进金融向实体经济的理性回归,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将是一国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理性回归,也是一国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承接点。之后的金融发展和过度的金融膨胀都会对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只有在正确理解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之间内在关联机制的前提下,才能稳步建立和巩固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从而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彼此促进和共同发展。

  在早期的金融发展理论中,学者均着重强调了“金融抑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不断推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摆脱“金融抑制”的过程中却又出现了金融过度和超前扩张的现象,并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

  而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再一次证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化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在“赶超”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问题,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所必须关注和反思的重要议题。可以说,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命题。

  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适度的金融发展和创新对一国经济和金融的长期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但如果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甚至引发了实体经济萎缩和倒退,那么,金融体系的膨胀必然占据过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削弱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特别是,当产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得要由金融交易来确定时,金融资本将脱离实体经济,投机逻辑将压倒生产逻辑,而金融资本驱逐产业资本追求自我扩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系统性风险加速积累的过程。

  事实上,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脱离任何一方面孤立地设置发展目标都将损伤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只有将金融目标和经济目标同时纳入政策视野并加强“顶层设计”,才能从战略上平衡金融发展水平和实体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问题,确保金融发展始终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和“自我扩张”。

  因此,要从根本上破解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命题,迫切地需要在“大金融”理论框架下,系统重建金融和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一个整体、系统和动态的视角来设计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并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构建起合理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稳定和共同发展。

  从金融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来看,基于全球金融发展的基本经验以及本轮金融危机的重要启示,可以认为: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才能真正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稳定和共同发展;反之,任何过度超前和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都会导致经济和金融的泡沫化,从而削弱一国的实体经济基础,进而诱发经济和金融危机。

  对于中国而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一般规律,金融资产总量还会不断增长,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层次还将不断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也还将持续推进,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大的战略方向和原则,既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辙,走泡沫化金融的老路;也不能因噎废食,由于担心“金融过度”而一味压制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的正常发展。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取向上,核心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两条:一是金融发展必须立足实体经济,二是金融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

  从金融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来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果能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于支持和活跃实体经济不仅是有力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这些因素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时候,才会演变成具有经济危害的泡沫金融和泡沫经济。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