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互联网诊疗,何时走出“灰色地带”

  • 发布时间:2015-07-07 06:33:28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闻提示】

  “互联网+”方兴未艾,医疗行业也早早加入大潮。公立医院、医药集团、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互联网+医疗”,开辟了大量互联网求医问诊的渠道。然而,相关监管法规不是缺失,就是滞后。无奈之下,许多互联网医疗业者不得不打起“擦边球”,游走于“灰色地带”。业内专家呼吁,应加快“互联网+医疗”政策放开的速度,同时在业态创新和安全监管之间求取平衡。

  记者观察

  创新:

  下载APP可线上就诊、线下拿药

  近日,百洋医药集团旗下“易复诊”平台与昆药集团在宁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易复诊”是一款移动医疗客户端,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线上医疗平台,已覆盖全国23个省市、约80家医院。如果算上社区诊所、社会药店等,其签约医药机构达2万余家,在线活跃医生近万名,日均患者咨询量近千人次。该平台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诊后药品供应问题。

  “易复诊”通过3个步骤为患者提供服务:首先,患者提交自己近期就诊状况,或通过将纸质病例、处方拍照上传等方式,建立健康小档案,便于医生随时调取、参阅以往病史,增加诊断精准性;然后,患者通过扫码或查找关注所需要的医生,添加后可采用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与医生在线交流,随时随地沟通病情。在医生进行线上诊断后,可以直接通过APP开出处方或更新处方建议,而患者也可以在手机短信和APP上同时收到最新的处方记录。最后,患者可根据定位系统就近选择药店领取药物。

  医生的咨询、诊疗将收取费用。百洋健康网移动终端事业部总经理胡加跃表示,具体收费多少,“易复诊”不作具体规定,由医生开价并提前告知患者,只要医患双方均接受即可。在该APP已经运行的青岛、北京等地,有的医生为患者免费诊疗,也有的大专家收费1000元/次。

  尴尬:

  互联网诊疗游走在“灰色地带”

  胡加跃强调,虽然“易复诊”的诊疗是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一对一进行,但绝不是一个“C2C”(个人对个人)的诊疗行为,而是一个“B2C”,也就是“(医疗)机构对(患者)个人”的模式。“易复诊签约的都是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不是医生个人。”他说,这款APP主打“复诊”,也就是医患之间有过面诊经历后,后续的相关咨询等可以在网上进行。

  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要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按照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必须在注册的医疗机构执业,在自己被允许从事的专业领域执业,超地域、超专业看病属于非法行医。

  “易复诊”的宣传资料多处出现“诊断”、“处方”等字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此前的表态,互联网上只能进行健康咨询,涉及医学诊断治疗的将被禁止。而按照我国目前医药不分家的模式,一般患者在医院看完病、开完处方,直接在医院药房拿药。如果在互联网上“开方”,如何拿药也是一个问题。

  胡加跃解释,医生在“易复诊”APP中给出的“处方”,其实是“处方建议”。患者拿到“建议”后,需要寻找“易复诊”签约的、有驻店医师的药店,才能购买相关处方药。也就是说,网上问诊的结果,需要得到现实中执业医师的确认,才能进行实际的治疗。而对于处方药销售,“易复诊”采取“O2O模式”,也就是线上获得药名,到线下实体药店拿药。

  建议:

  政策放开应在监管和创新中求平衡

  “互联网医疗在兴起过程中的种种尴尬,很多是由于规范缺乏、界限不明造成的。”鼓楼医院党委书记彭宇竹告诉记者,互联网诊断虽然不被允许,但许多医疗机构一直在偷偷做。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各类医药健康APP已经超过2000款。

  在彭宇竹看来,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主体多元化,却缺乏具体的互联网医疗监管规定;基于互联网的医师执业规范缺乏,在实际操作中,互联网医疗服务与互联网信息咨询的界限、管辖地和责任归属都不明确,留下许多空白地带,而医保、物价等政策也不适用互联网医疗。

  日前在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的“互联网+医疗”高峰研讨会上,许多业内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均同意彭宇竹的看法,呼吁有关部门加快“互联网+医疗”政策放开的速度,尽快明确互联网医疗究竟做什么、怎么做,能做到什么程度等。

  业内已听到政策放开的脚步声。记者了解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制定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结束征求意见,有望对外发布。该《办法》明确提出“解禁处方药网上销售”。此外,广东等省此前对“非急危重症”的网上诊疗已经作出有限度的放开。

  “但是,互联网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病人个人隐私信息,容易被过度开发利用,有些甚至是非法利用。当然还有医疗事故的风险。”彭宇竹提醒,在政策放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互联网医疗存在的安全风险,在“创新”和“安全”中求取平衡,不可偏废。

  本报记者查金忠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