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五人团队“蝶变”全球性创新公司

  • 发布时间:2015-07-02 06:38:34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杨婧如 文/图)最近,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院长刘若鹏博士有些忙。在巴黎国际航展期间,市场对马丁飞行包的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他的预期,4家合作伙伴在航展期间和光启签约。除了忙着在欧洲整合创新资源,他还忙着在加拿大启动太阳能方舟项目。而备受关注的光启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也于6月初在新西兰升空。无论是在创新圈,还是在超材料领域,光启都是一个让人无法忽略的名字。让更多人关心的是,今年刚刚满5岁的光启,在研发和产业化上比翼齐飞。

  “海归”创业求变局

  2009年,师从超材料学科泰斗美国杜克大学史密斯教授的刘若鹏和同学季春霖,首次实现了宽频带超材料隐身衣的设计与制备,超材料首次具备了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这一成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成为今天光启的技术起源。

  “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睡大觉”。刘若鹏与实验室里的几名同学赵志亚博士、季春霖博士、栾琳博士及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张洋洋博士,在读博期间经常一起聊天,基于对未来超材料产业的预测,2010年大家决定回国,在深圳筹备建立光启。

  人们对“超材料”一词并不理解。最初,刘若鹏和团队不得不一遍遍尝试用通俗的语言对大家进行科普:超材料是一种材料逆向设计技术,是一种由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超越自然界材料电磁响应极限的特性,是一种人为“设计”的材料。在刘若鹏等人看来,尽管目前超材料的应用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欧美发达国家都把超材料当成战略重点布局。国际知名的波音、丰田等公司都在超材料领域研发布局。他们希望通过光启的努力,迅速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

  好创意更需好模式

  创业伊始,光启被人关注,是由于刘若鹏论文中的“隐形衣”概念,通过引导微波“转向”,防止物体被发现。先锋的理念,以及光启在超材料领域超快布局,引来科研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除了在3年内迅速布局2600项专利,光启还积极致力于产业化的推动,在龙岗布局了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

  尽管得到极大关注,但光启在2012年到2013年间,商业化道路上仍经历了不少挫折。“基本上,产业化的方向和商业结构、商业模式,以及产品的选择,都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刘若鹏意识到,隐形衣的概念也好,超材料的技术也好,都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承接落地。如果隐形衣是光启在“抬头看天”,那么根据超材料原理设计出成熟的产品并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则是光启在“脚踏实地”。

  2013年中旬,光启创建团队决定调整方向,对产业模式和市场定位进行重新规划。“需要将超材料的核心技术,在应用中尽可能发挥起来,使产品方案、形态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刘若鹏说,光启早期的小天线,后来就融入光启的超级wifi系统中。“我们发现,如果单独提供小天线,用户不会用我们的东西。”

  资本市场掀巨浪

  从早期创始团队借20万元回国创业,到如今通过借壳,光启科学在香港上市,其控股新西兰马丁飞行喷射包在澳交所上市;通过入主龙生股份,叩开A股大门,并带动资本市场关注超材料领域。光启在资本市场频频动作,让人对这个超材料“小旋风”感到惊讶。刘若鹏为何在资本领域掀起巨浪?这是光启经历“技术上的巨大成功和市场上非常大的失败”后,探索出的一个颠覆式创新的公式。

  “在颠覆式创新里,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产品的关系是鸡跟蛋同时产生,我们要解决的,既是一个商业创新的问题,也是一个科技产品创新的问题。”在刘若鹏的设想里,全球超材料领域都还在起步阶段,光启要想在几乎空白的领域崛起,需要迅速构建整个产业链而不是某一个项目。

  光启理工研究院的性质是一个民办非企业机构,强调把科技创新、市场产业化放在前面。“需要资金帮我们构建产业链,而在超材料领域,没有什么时候比当下更关键,借壳在港上市、入主龙生股份等,都是基于产业快速布局的需要。”

  全球化多业并举

  6月初,光启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在新西兰南岛阿什伯顿升空,该飞行器球体的蒙皮材料,就使用了光启独家研发的复合材料,可抵御临近空间的极端天气。据悉,作为中国首个为地面提供各种商用服务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售价是亿元级别。

  光启旗下的光子支付,前不久也与平安银行签约,开始了商用化旅程。目前,光启的业务涉及航空航天、临近空间探索、互联金融网、智能汽车、超级Wi-Fi和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伴随业务的全面开花,光启的合作伙伴也遍布世界各地:投资5000万澳元,控股新西兰马丁喷射飞行包设计制造商马丁飞行器公司;入股加拿大新型飞行器生产商太阳方舟,将在明年7月30日前,累计投资4200万加元。

  不少“海归”回国创业,都面临商业化运营的瓶颈。学术型团队如何进行商业化运作?刘若鹏分析,这与光启的内部机制有关,光启的博士们不仅需要在各自专研的领域进行科研创新,还需负责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运作。

  截至目前,光启的专利总数超过2800项,占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初步搭建起核心专利池,使中国在超材料领域拥有了绝对技术优势;组建了全国唯一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建和在建十几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全国首个专注于超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也设在光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